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信用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服务 - 信用新闻 - 正文

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唱好绿色低碳发展“大合唱”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日期:2024-07-23浏览人数:391

  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在外卖平台点餐选择“无需餐具”,可显示减碳数量,并获得相应积分;骑单车出行,碳减排量也可计入账户,达到一定条件后可兑换绿色出行福利……如今,在一系列激励措施推动下,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提到实现“双碳”目标,许多人想到的往往是生产领域如何减少碳排放。节能降碳不是政府和企业的“二人转”,而是全民“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让14亿多人更好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方便公众在节能减碳过程中既付出努力又得到实惠,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网络平台、金融机构等,相继开展了碳账户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北京“绿色生活季”、黑龙江哈尔滨“碳惠冰城”、广东深圳“低碳星球”等小程序。这些平台具备为个人用户开立碳账户的功能,并围绕账户开发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成为撬动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支点。

  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碳账户建设存在明显短板。比如,碳计量、碳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碳账户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数据安全有待加强。这也导致很多碳账户利用率不高,无法拓展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更好发挥碳账户的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数据联通、运用信用体系赋能等方式,让碳账户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比如,四川泸州的“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打通微信运动和公交、银行等多个平台,使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低碳行为被实时采集、集中储存和快速分析,折算出相应碳减排量。碳减排量越多,获得的积分越高,居民可用积分在平台上兑换礼券或商品,方便、实惠、快捷。

  再比如,还可以将碳账户与信用账户关联起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相应的碳减排量便能折算成信用分。信用分越高,个人或企业就能享受更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让碳账户与日常生产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低碳生活是我们守护家园的有效方式。共筑绿色家园,需要起而行之、同向发力。用好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机制和实践,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必将汇聚起节能降碳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 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