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 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21版)》发布日期:2022-01-20浏览人数:2164

  熊建辉 邓颂庭 吴伟伟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论述,科学解析了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建设路径和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话、指示、致辞、贺信、回信、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

  进入新时代,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发生了历史性交汇,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教育改革新的发展动能、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对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入手,统筹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围绕“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个重大课题,就教育信息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这一重要论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经验,是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是教育强国、学习大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目标,对教育信息化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透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支撑,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开拓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十四五”时期和面向2035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三,这一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理念,为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给各国经济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展现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如何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着眼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提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深刻体现了大国领导人为世界谋和平发展、为人类谋文明进步的博大胸襟。当前,我国教育的传播方式、宣传舆论及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做好教育舆论工作、构建国际教育话语权、提升国家教育传播能力提供了路径,为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2013年4月21日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在2015年5月22日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事业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第一,加强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党和国家网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2018年4月20—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近年来,我国加强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部署推进“互联网+教育”,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研制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提质扩面。

  第二,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2013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由起步应用阶段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明显。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为99.92%;初步建成了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师生“一人一号”。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从“建、用、学、管”等多个层面全面推进,到2020年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正因为如此,在面对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保基本、质量高、全覆盖”,我国有效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效应、名师名课示范效应、优质学校的辐射效应,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第四,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任务。“管办评”体系的构建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职责关系的明确,教育体系的优化运作、精细治理、即时响应,都离不开教育治理信息化。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2020年9月4日,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教育信息化在积极助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加强教育数据安全合作、加强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将为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教育治理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此,我们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第五,以教育信息化夯实教育网络安全之基。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一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2018年4月,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战略部署,统筹协调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教育部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度,推进教育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覆盖、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支撑教育现代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六,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能堪当时代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2016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2021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面向未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端人才。

  第七,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20年9月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12月3日,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线教育等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在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探索“弯道超车”,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务实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国际空间,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服务国家对外交往话语权的提升。

  三、大力推动习近平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落地落实

  当前,教育系统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加强党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领导,筑牢教育强国的政治基础。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帮助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而支撑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行动。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包括教育信息化战线在内的教育系统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确保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第二,推动教育信息化领域技术融合突破,夯实教育强国的技术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新一代重大技术创新添薪续力。要推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融合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教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推动增加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消费,规范并做大做强数字教育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要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构建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形成全面覆盖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的实施,和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的认定,汇聚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要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辟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第三,推动构建教育信息化命运共同体,巩固教育强国的国际合作基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信息化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就要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要秉承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倡导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驱动力,推动教育空间开放、合作、交流、共享,携手共建教育信息化命运共同体。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谋划,扩大教育合作交流,推动完善全球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要“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谋求国际共识,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我们要把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和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论述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大力推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地落实,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围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认识和能力水平,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熊建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邓颂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吴伟伟,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