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2020年度发展报告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21版)》发布日期:2022-01-19浏览人数:15024

  王富 李瀛 纪秀君 王靖 王艳 李梦莹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0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民抗疫中,教育系统扛过了战“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学前教育实现普及和普惠目标,毛入园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职业教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圆满收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各级各类院校能够迅速应对疫情,调整教学模式,有效支撑了“停课不停学”期间近3亿名师生的在线教学,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新篇章全面开启。这一年,教育部门聚焦控辍保学核心任务,精准帮扶、重点突破,打赢了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出台,素质教育文件频发,“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维度进一步拓宽,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一年来,教育装备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装备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助推“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这一年,教育装备企业为全国师生搭建安全学习平台,助力“停课不停学”政策的有效实施;凝心聚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以教育规模、教育投入、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为依托,全景式描绘教育装备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官方文件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21版)为根据,专题解读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政府工作、行业实践、相关活动等为线索,立体呈现教育装备行业发生的重要事件;从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维度出发,阐述对行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供教育装备行业及相关工作者参考。

  一、行业相关数据解读

  (一)各级各类教育规模

  教育规模标志着教育发达的程度,也是研判教育装备行业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的变化和相应的结构改变,直接影响教育装备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

  2020年,我国教育总体规模继续扩增。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比上年增加0.70万所,增长1.33%;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亿人,比上年增加674.48万人,增长2.39%;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 792.97万人,比上年增长3.52%。对比“十二五”末期的教育规模,经过五年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数、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分别增长了4.82%、11.58%、16.21%,其中专任教师数增速最快(见图1)。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其增速加快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图1 2015—2020年我国教育规模变化情况

  1.学前教育

  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比上年增加1.05万所,增长3.75%。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 791.40万人,比上年增加103.17万人,增长6.11%;在园幼儿4 818.26万人,比上年增加104.38万人,增长2.21%,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 082.8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幼儿园共有教职工519.82万人,比上年增加28.24万人,增长5.75%;专任教师291.34万人,比上年增加15.03万人,增长5.4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2%,完成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75%提升至85%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与在园幼儿数相比,教职工人数增长显著,与“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相比,在“十三五”末期的2020年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增幅达48.70%(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增幅42.05%),经过五年的发展,人数增加近半数,远高于同期在园幼儿人数的增幅(12.98%);教职工与在园幼儿比由2015年的1∶12.20降低到2020年的1∶9.27,在人力资源层面为提升保育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毛入园率的逐年提升也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平稳发展。

  图2 2015—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各项数据变化情况

  2.义务教育

  2020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较上年减少0.18万所,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招生3 440.19万人,在校生1.56亿人,专任教师1 029.4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2%,圆满完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即义务教育巩固率要从2015年的93.0%提高到2020年的95.0%。

  分小学和初中看: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比2015年减少3.25万所,下降17.06%;初中5.28万所(含职业初中10所),比2015年增加0.04万所,增长0.76%。“十三五”期间,受“撤点并校”政策和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普通小学学校数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而初中学校数则基本稳定,并从2018年开始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见图3)。

  图3 2015—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及同比变化情况

  2020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6%,普通小学在校生10 725.35万人,比2015年增加1 033.17万人,增长10.66%;教职工596.63万人,比2015年增加47.69万人,增长8.69%;专任教师643.42万人,比2015年增加74.91万人,增长13.1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5%,在校生4 914.09万人,比2015年增加602.14万人,增长13.96%;教职工450.47万人,比2015年增加52.9万人,增长13.31%;专任教师386.07万人,比2015年增加38.51万人,增长11.08%。“十三五”期间,除普通小学的教职工外,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均增长超10个百分点,生师比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数和教职工数计入初中阶段教育,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校数和教职工数计入高中阶段教育,完全中学的学校数和教职工数计入高中阶段教育,其中,专任教师是按照教育层次进行归类,故存在小学阶段专任教师数多于教职工数。

  ②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

  大班额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突出的三个难题(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之一。2019年,《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争取到2020年年底,全部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2020年,这一目标基本达成。从总班数来看,小学、初中总班数分别为286.05万个、107.34万个,较上年分别增长1.87%和2.81%,继续保持同比增长的态势;小学、初中总班数较2015年分别增长11.31%和18.80%,大班额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就具体班额数据而言,2020年小学阶段56—65人的大班占比1.12%(比上年下降2.52个百分点),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占比0.03%(比上年下降0.20个百分点);初中阶段56—65人的大班占比1.16%(比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占比0.02%(比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十一五”(2009年数据)、“十二五”(2015年数据)、“十三五”(2020年数据)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超大班占比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超大班占比变化情况

  3.高中阶段教育

  2020年,全国共有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45万所,比上年增加82所,增长0.34%;招生1 521.10万人,比上年增加81.24万人,增长5.64%;在校学生4 163.02万人,比上年增加168.12万人,增长4.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的规划目标。从学校数、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来看,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缓慢上升。

  从高中(包括普通中学和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来看,“十三五”期间两类学校的学校数、在校生数、招生数的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以上三项指标中,高中学校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中等职业学校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招生数及在校生数来看,高中招生数及在校生数在“十三五”初期变化不大,仅在2018年有小幅下降后继续增长,2020年增幅尤为明显,招生数较2015年增长10.02%,在校生数较2015年增长4.98%,在校生增幅达到近五年的最高值。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在“十三五”初期呈上涨态势,同样在2018年招生数量下降后继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较2015年增长达28.61%。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数自“十三五”初期一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直到2019年开始有小幅增长,2020年在校生数与2015年基本持平。伴随高中学校招生数及在校生数的增长,教职工数以及专任教师数也在持续增加,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扩增并未影响到高中教育阶段生师比的持续优化,高中学校生师比由2015年的14.02∶1下降至2020年的12.92∶1;“十三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工数以及专任教师数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基本持平,其生师比经过小幅波动后也无明显变化。

  图5 2015—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变化情况

  4.高等教育

  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738所(含独立学院241所),比上年增加50所,增长1.86%。其中,本科院校1 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比上年增加5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比上年增加45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比上年减少3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7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4个,科研机构233个。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比上年增长2.8个百分点,毛入学率在2019年首次突破50%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由2016年的42.7%提升至2020年的54.4%,在学总人数达到4183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规模世界领先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顶尖高等教育机构的绝对数量(以入围“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校数为例)逐年递增,在2020年入围“QS世界大学排名”高校数量排行中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三,仅位列美国、英国之后。“十三五”期间中国大陆大学入围“QS世界大学排名”学校数见图6。

  图6 2016—2020年中国大陆大学入围“QS世界大学排名”数量情况

  由图6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高校入围“QS世界大学排名”的学校总量已趋于世界前列,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世界百强的高校数量自2017年以来没有增加,通过对该排名指标体系及内涵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与世界顶级名校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十三五”期间,高职(专科)招生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后,普通专科招生人数开始超过普通本科,打破了我国多年来“本科强、专科弱”的传统框架结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普通专科与普通本科招生数变化情况见图7。

  图7 2015—2020年普通专科与普通本科招生数及相对值变化情况

  5.民办教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67万所,比上年减少4 820所,占全国比重34.76%;招生1730.47万人,比上年减少43.87万人,下降2.47%;各类教育在校生5564.45万人,比上年减少52.16万人,下降0.93%。其中在园幼儿人数降幅最大,比上年下降270.89万人,降幅达10.22%;其他类型学校在校生人数则基本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

  第二次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规范和促进了民办教育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纵观“十三五”期间民办教育的在校生数量,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均得到了较快发展,2020年在校生总人数比2015年增长21.75%。其中,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增幅最大(56.17%),学前教育在校生数增幅最小(3.31%)(见图8)。

  图8 与2015年相比,2020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增幅

  “十三五”期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排序未发生变化,学前教育仍是民办教育的绝对主体,普通小学和普通本专科分列第二、三位。从规模占比数据变化来看,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规模占比由2015年的50.4%缩减至2020年的42.7%;而其他类型学校占比则基本保持稳定或有小幅提升(见图9)。

  图9 2015年和2020年我国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变化情况

  6.特殊教育

  2020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44所,比上年增加52所,增长2.37%。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4835人,增长3.35%;在校生88.08万人,比上年增加8.62万人,增长10.85%。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7.64万,比上年增加4307人,增长5.97%;专任教师6.62万人,比上年增加3811人,增长6.11%。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同比变化情况见图10。

  图10 “十三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规模同比变化情况

  (二)教育投入

  2020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部经济普遍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2%(自2012年起连续第九年超过4%),较上年提升0.18个百分点,成果进一步巩固,连续多年处于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提议的4%—6%范围内。

  ①按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修订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2018年及以前年度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修订。此处采用修订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1.各级各类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 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4 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为8 428亿元,比上年增长9.14%,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 872亿元,比上年增长9.97%;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 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其中,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 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全国其他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 090亿元,比上年增长0.09%。

  对“十三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的经费增幅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幅则逐年增大;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增幅均创“十三五”以来的新高,“职教20条”的出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见表1)。

  表1 2016—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同比增幅变化趋势

  从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来看,2020年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2 954元、14 103元、20 342元、23 489元、22 568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幅最大,义务教育阶段增幅最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37 241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十三五”期间,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额及同比变化情况见表2,其中幼儿园增幅最大。

  表2 2016—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支出额及同比增幅变化趋势

  2.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对教育行业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各方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与教育装备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2020年,我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 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9%;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3%。“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放缓,增速下滑,五年中增速均处于10%以下。在此情况下,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总体保持了较高水平,除2018年外均有较大增幅,领先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见图11),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直保持高位,为“十三五”期间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①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和制度规定,对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2020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图11 2015—2020年全行业与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变化情况

  3.教育市场投融资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量为257起(不含上市公司IPO和并购),同比下降17.10%,创“十三五”时期新低。从细分赛道来看,2020年学前教育融资事件21起,比上年减少10起,下降32.26%;K12赛道融资事件27起,比上年减少22起,下降44.90%;素质教育融资事件76起,比上年减少39起,下降33.91%;国际教育融资仅10起,比上年减少11起,下降52.38%;职业教育融资事件41起,比上年减少3起,下降6.82%;教育信息化赛道融资事件67起,比上年增加23起,增长52.27%(见图12)。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政策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发展。细分赛道中,素质教育融资事件数最多,新高考政策落地和新课标发布以来,素质教育异军突起,成为近几年教育行业投融资重点关注的赛道;教育信息化融资事件数位列第二,是上述细分赛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品类,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以及教育信息化2.0的深入实施,使得教育信息化赛道持续升温;职业教育投融资数据与去年基本持平,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能够提升学历或提升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加大,特别是线上职教机构迎来发展风口,得到快速发展;K12赛道虽然融资事件数下降,但融资金额却超50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资金都涌向了头部企业,线上教育成为投融资的主要集中地,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对K12在线教育的关注度;在大力发展公办园、规范发展民办园、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的政策方针下,近几年学前教育受资本的关注度持续下降,融资事件数逐年下降,2020年为近三年最低;国际教育赛道融资事件数最少,除受疫情影响,各国相继出台了针对留学生出入境的相关政策外,近几年,投资机构对国际教育投资热度也呈现逐年趋冷的现象。

  图12 2020年细分赛道融资事件数及同比变化情况

  “十三五”期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融资变化情况见图13,受国家监管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影响,投融资事件数量已连续五年下跌。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却未与投融资交易数量趋势保持一致,说明单笔融资金额逐渐增长,部分资金出现了向头部项目集中的趋势,教育产业可能进入了一个相对整合的阶段。

  图13 2016—2020年教育市场融资情况

  (三)学校办学条件

  1.校舍建设

  2020年,除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有小幅下降外,我国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幼儿园生均面积同比增幅最大(见图14)。

  图14 2020年各类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同比变化情况(单位:m2)

  “十三五”期间,除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外,其他各类学校生均校舍建筑同比变化均为正增长。在各类学校中,幼儿园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增幅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见图15)。

  图15 2016—2020年各类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同比变化情况

  (1)教室。2020年各类学校生均教室面积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4.08%、1.33%);其他类型学校则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幼儿园增长6.94%,小学增长1.22%,初中增长3.38%,普通高中增长2.05%。教室数量方面,在以行政班为主要教学单位的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中,每50名学生拥有普通教室(指可供行政班每班1间且固定使用的教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16所示。可以发现,“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此项数据基本保持稳定(小学稍有下滑,初中略有增长),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则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中等职业学校经历了两年的增长之后开始下降,到“十三五”末期与初期基本保持一致。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上述各类学校每50名学生拥有普通教室数均已接近或大于1.50,为消除大班额及超大班额问题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图16 2016—2020年各类学校每50名学生拥有普通教室数及年均复合增长率(单位:间)

  (2)体育运动场所。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主要由室外运动场地和体育馆组成。202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在2019年首次全部突破9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中,小学提升1.82个百分点至92.04%,初中提升1.31个百分点至94.85%,普通高中提升1.43个百分点至93.05%。与“十二五”末期(2015年)的此项数据相比,“十三五”末期(202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小学提升27.53个百分点,初中提升16.14个百分点,高中提升5.99个百分点。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体育运动场所总面积:2020年,除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运动场所总面积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外(同比减少6.30%,其中室外运动场地面积同比减少7.88%,体育馆面积同比增加2.81%),其他各类学校运动场所总面积均有所增长。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室外运动场地面积降幅最为明显,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体育馆面积降幅最为明显(见图17)。

  “十三五”期间,各类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所面积及其变化趋势如表3所示。幼儿园、普通高中的生均运动场所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运动场所面积整体变化不大;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运动场所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近几年下降趋势未得到缓解,已降至“十三五”初期(2016年)水平之下;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生均运动场所面积则连续下降,且降幅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应加紧对其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

  图17 2020年各类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所面积及同比变化(单位:m2)

  表3 2016—2020年各类学校生均运动场所面积及变化趋势

  (3)功能性教学与辅助用房。功能性教学与辅助用房包括:幼儿园开展保育工作所需的活动室、保健室、图书室,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图书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场所、专用科研用房、图书馆。

  2020年,从各类学校功能性教学与辅助用房的生均面积变化情况看(见表4):幼儿园活动室、保健室、图书室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专用科研用房等面积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以及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均较上一年出现了下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面积已连续两年下降且降速加快)。“十三五”期间,除普通高中的语音室,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为负增长外,其他各类学校的各类功能性教学与辅助用房面积均为正向增长,其中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图书室面积复合增长率超10%,学前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

  表4 2016—2020年各类学校功能性教学与辅助用房生均面积及变化趋势学校类别房舍类型生均面积(m2)

  (4)行政办公用房。2020年各类学校教职工人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较上一年有小幅提升,其中幼儿园增幅相对较大(2.26%);其他各类学校仅有微小改变,同比增幅在0.03%(高等教育)—0.71%(初中)之间。“十三五”期间各类学校教职工人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如图18所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图18 2015—2020年各类学校教职工人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单位:m2)

  (5)生活用房。学校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工宿舍(公寓)、学生与教工食堂、厕所等。另外从装备配置角度看,幼儿园的睡眠室和厨房也可归入此类。以下对宿舍/睡眠室和食堂/厨房两类主要学校生活用房情况予以考察。2020年各类学校宿舍/睡眠室、食堂/厨房总面积均较上一年有不同幅度增长(见图19)。与上一年相比,幼儿园两类房舍面积的同比增幅继续排名第一。

  图19 2020年各类学校宿舍、食堂面积同比变化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虽然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宿舍面积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受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大规模扩招的影响,生均面积则处于持续下滑状态,且降幅越来越大(见图20),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也应加快相应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步伐。

  2.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配置

  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主要包括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体育、音乐、美术三科教学器械器材及教学自然/理科实验器材。2020年,普通中小学的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教学自然/理科实验仪器配备达标率继续稳步提升,各学科达标率均已超过或接近96%,除普通高中体育器械达标率同比增幅为0.96%外,各类学校各学科达标率与上一年相比增幅均超过1%(见图21)。

  图20 2015—2020年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宿舍总面积与生均面积同比变化情况

  图21 2020年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配备达标学校占比及同比增幅

  “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学科装备达标率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小学学科装备达标率起点最低,但在经历连续快速提升后已反超普通高中,达到较高水平;近两年提升速度虽显著放缓,但仍高于初中和普通高中。“十三五”期间,小学学科教育装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位居三类学校之首,特别是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接近10%,2020年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近35个百分点。

  初中学科装备配置达标率的起点高于小学、低于高中,达标率提升速度也介于二者之间。截至2020年底,其各学科达标率均已突破97%,连续四年位居三类学校之首。

  普通高中学科装备配置达标率起点最高,近年来继续小幅稳步提升;目前达标率虽略低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但也已达到较高水平。

  从同比趋势来看,2016—2019年,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配置达标率增幅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20年,除小学体育器械、音乐器材达标率增幅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其他各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配置达标率同比增幅首次出现正增长。


  表5 2015—2020年中小学学科教育装备达标率提升情况

  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开始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转变。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2020年,我国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了疫情大考,扎实推进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

  (1)网络建设。2020年,我国学校层面的网络覆盖率基本保持稳定,宽带接入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的学校占比为99.92%,达成了《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通知》提出的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到98%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的目标。结合“十三五”时期互联网接入率和校园网建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可知(见图22):

  图22 2015—2020年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建立校园网学校占比变化情况

  互联网接入率方面,“十三五”期间,小学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增速最快,五年来提升了近13个百分点,已基本与初中、普通高中接入率持平。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已接近实现互联网全覆盖,2020年三个阶段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均高于或接近99%。

  校园网建网率方面,普通高中的起点较高,但近五年基本保持稳定;小学的起点最低,提升速度最快,“十三五”期间提升了近25个百分点,但目前仍与其他两类学校有较大差距;初中的情况介于小学和普通高中之间,五年中,校园建网率提升约8个百分点。2020年,中小学三个阶段学校的校园网建网率分别为70.44%(小学)、77.40%(初中)、87.28%(普通高中)。

  (2)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和主要空间,近年来,全国各类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持续提升。2020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7.18%、71.55%、73.08%、56.05%、57.65%,比2015年分别提升了24.84个百分点、15.55个百分点、10.44个百分点、17.48个百分点、6.25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最低,虽然五年来增速较快(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6%),但在“十三五”末期,其占比仍为最低;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在“十二五”时期也不高,但由于其增长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8%),到“十三五”末期已超越高等教育阶段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增速最慢,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32%。

  在以行政班为主要教学单位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中,每50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普通教室(指可供行政班每班1间、固定使用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在“十三五”时期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23所示。总体来看,2020年上述各类学校的该项指标继续稳步优化。除中等职业学校外(已接近1.00),其他类学校指标值均已达到1.00以上,为50人以下班额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空间保障。从增长情况来看,2016—2020年各类学校每50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普通教室数的增速显著高于普通教室数的增速(对比图16),其中小学相对增速最快。

  (3)教学用终端设备。教学用终端设备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硬件。2020年,除中等职业学校外,全国各类学校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数较2019年均为正增长(见图24);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此项指标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开始有小幅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后的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成效已初见端倪;而中等职业学校则在“十三五”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图23 2016—2020年各类学校每50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普通教室数(单位:间)及年均复合增长率

  图24 2016—2020年各类学校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数(单位:间)及年均复合增长率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运用平板电脑开展以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为标志的信息化教学成为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学用平板电脑以其便携性和优异的交互体验感,有望取代传统计算机,成为未来课堂的主要信息化终端。2020年,各类学校教学用平板电脑占教学用计算机总数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具体占比情况:小学8.98%,初中9.48%,普通高中11.21%,中等职业学校4.87%,高等教育阶段学校1.79%)。结合“十三五”时期的变化情况(见表6)分析,各类学校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平板电脑数量的增速显著高于教学用计算机的整体增速,且同比增幅的下行趋势在2020年出现反转,特别是普通中小学,同比增幅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其中普通高中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平板电脑数量在“十三五”时期一直位居前列。总体来看,我国各类学校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平板电脑数仍处于较低水平,教育用平板电脑的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在K12阶段学校前景可期。

  表6 2016—2020年各类学校每100名学生拥有教学用平板电脑数量及变化情况

  (4)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是连通教育信息化设施、数字教育资源和教育实践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信息化应用层的重要架构。2020年,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继续深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体系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各级平台212个,比上年增加62个,应用访问总数达到3.6亿人次,资源共享总数超过3.2亿次,月活跃用户达6 000多万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24.60亿,访问人次20.22亿,用户覆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区、市)及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将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教研;上线慕课课程增加至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移动终端累计下载安装达6 708.4万人次。

  数字教育资源方面: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积极汇聚海量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2020年入库课程达7.9万余门,各类媒体资源数量超过37.8万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数量达到2 012万堂;“人人通”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首批已上线500余门英文版课程。

  4.教育装备相关固定资产值

  国家教育事业统计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及信息化设备资产值,是反映各类学校教育装备总体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

  2020年,各类学校上述固定资产值的生均值继续保持增长,除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外,其他各类学校此前同比增速的下降趋势得到了逆转。

  “十三五”时期各类学校教育装备相关固定资产值及变化情况如表7所示。从这一时期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来看,小学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增速最快,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增速最慢。

  表7 2016—2020年各类学校教育装备相关固定资产值及变化情况

  在传统实验仪器配置达标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且更新迭代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的子项“实验设备资产值”的生均值增速显著低于母项;从生均实验设备资产值的同比变化来看,2020年仅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比增幅较上一年有小幅下降(见表7“同比趋势”栏),其他类型学校均出现了提升。近年来,实验设备资产值在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与2015年相比,2020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这一比值分别下降了3.99个百分点、5.28个百分点、4.93个百分点(见图25)。

  图25 2015—2020年中小学实验设备资产值占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的比例(生均值)

  二、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公开发布的政策类、制度规范类、事务通知类文件中,与教育装备事业发展相关的共有162份,其中密切相关的有96份。96份密切相关的文件中,政策与制度类文件47份,事务通知类文件49份。从上述文件所针对的学校类型看,面向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数量最多(72份),其后依次是高等教育(63份)、职业教育(47份)、学前教育(45份)。对文件所涉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可归纳出15个主题类型(见图26),其中:涉及教学与教改主题的最多,共计17份;涉及健康与卫生的其次,共计16份;其后是涉及体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分别为11份和10份;涉及文件数小于10份的主题类型依次是疫情防控、内容资源、德育思政国防、经费与采购、劳动与美育、校外教培、学科装备、高校科研、安全与后勤管理、综合实践与实习;另有14份文件涉及主题范围较广,归为综合类。

  ①通过一份文件发布多个制度规范类文件的,按实际发布的文件个数计算。

  ②统计中有同一份文件涉及多种类型学校的情况,故总数相加大于162份;下文中关于文件主题类型的分析统计与此一致


  图26 2020年与教育装备事业密切相关的中央及部委文件的主题类型及数量

  (一)教育信息化与疫情防控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全国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积极应对,通过开展线上课堂和指导、开放免费学习资源等多种方式,保障学生居家学习,开展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此次全民参与的在线教学实践创举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次疫情期间,信息化方式有效支撑了近3亿名师生的在线教学,教育系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时,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各地学校防疫、教学两不误,教育部在此期间密集出台了多份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文件,一方面指导各区域教育系统抗击疫情,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1.“停课不停学”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及时作出相关工作部署。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见图27)。

  图27 “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摘要

  随后,教育部又发布了一系列“停课不停学”相关的文件和信息(见表8),加强家校沟通协作,从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角度考虑,给予政策引导,并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

  表8 “停课不停学”期间相关举措

  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带领广大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迅速行动、勇于担当、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把做好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努力为亿万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优质教育指导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疫情是危难亦是机遇。受疫情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整体从面授转向线上教学,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停课不停学”成为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契机。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为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在各地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应用提出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意见》指出了“三个课堂”有各自的应用模式,“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意见》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实际就是回答了各个区域如何完成“三个课堂”建设的五个常见问题:如何规划,如何运营,如何推广,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具体内容如图28所示。

  图28 《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部分主要内容

  (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教育督导是教育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督导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机构不健全、权威性不够、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还不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主体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见图29)。

  图29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部分主要内容

  综合来看,《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明确提出教育督导的职责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二是明确提出上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下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和管理;三是明确提出落实教育督导有关问责办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彰显了国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和魄力,其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督导乃至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一共部署了22项改革任务(见图30),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图30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的改革任务

  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总体方案》对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见表9)。

  表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主要举措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协同推进。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立足五大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全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020年,素质教育在被社会逐渐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国家的大力扶持与提倡。从政策上看,国家加大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力度。未来,素质教育领域的机遇将进一步扩大,其蕴含的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1.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以下简称《劳动教育的意见》)。

  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并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给出了如何系统化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见图31)。同时,就劳动教育的支撑保障以及组织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宣传引导,以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图3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部分重点内容

  劳动教育已上升至国家人才战略层面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质与量”并重的劳动精神培养,建立“内与外”协同的开放共享机制,注重“知与行”合一的劳动素养发展。

  (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于2020年7月发布。

  《指导纲要》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配套文件,主要面向教育系统内部,细化有关要求,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劳动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专业性比较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专业指导。根据《指导纲要》,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指导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化:一是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二是明确三类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三是明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见表10)。

  表10 《指导纲要》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求

  在评价改革方面,《指导纲要》突出强调三点:一是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二是将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区别开来,分别提出相应要求;三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式手段。

  2.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体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为完成主要目标,《体育工作的意见》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见图32)。

  图32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重点内容

  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十三五”期间更加明确。《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在学校体育工作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方向、目标和意义,同时也为教育和体育系统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且将全民健康纳入我国人才资源发展战略之中。

  3.美育教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与高质量建设作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确立工作原则。提出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三个原则。三是确定主要目标。按照2022年和2035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目标要求。《美育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从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见图33)。

  图33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重点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明确了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绘就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蓝图,宣告了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职业教育进入了爬坡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关键期。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引导地方学校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转职能、提效能,激发地方和学校的改革活力。

  《行动计划》力图破解职业教育痛点问题,主要考虑了三个“突出”: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改革落地、突出管理创新。《行动计划》规划设计了10项任务、27条举措(见表11)。

  表11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规划设计的十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强调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1 000个左右示范性流动站。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500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0个左右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推动建设300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行动计划》提出要遴选300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遴选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此外,《行动计划》计划建设10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包括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

  《行动计划》对教学条件达标、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凸显了装备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这必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成为加快职业教育装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五)规范校外培训服务

  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2020年,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就民办教育机构及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的具体行为启动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举措(见表12),对整个行业进行集中和专项整治,以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表12 规范校外培训服务相关举措

  我国教育行业内部的所有教育形式都要在政策的规划之内,服务于广大人民。广大民办教育机构及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作为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应把握国家教育政策走向,从而平稳快速地发展。

  (六)标准、规范等技术性文件

  国家、行业、地方出台的各类标准、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促进和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对2020年出台的与教育装备相关的主要标准、规范等技术性文件进行简要梳理和解读。

  1.国家标准

  (1)与教育及教育装备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

  1)《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关系着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教育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0年3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8716—2020《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从服务总则,服务组织要求,服务项目策划、实施与评价总结,持续改进等方面规范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教育服务的组织,提升其服务质量,确保服务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组织缺少专业指导,服务内容不统一、服务不规范,造成安全教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引导和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健康发展。

  2)《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2020年7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 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自2022年2月1日起实施,全部代替标准GB 21027—2007。GB 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是我国学生用品标准中第一部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次对学生用品作出较为全面的安全性能方面的规定,几乎涵盖所有文具用品的安全技术标准,从八个方面对学生用品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保障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此次更新的GB 21027—2020将我国学生用品的安全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保护少年儿童学习安全的重要武器。

  3)《远程教育服务规范》。2020年9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9050—2020《远程教育服务规范》,归口于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发布当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远程教育服务的服务提供者、服务人员、服务资源、服务过程和服务评价,适用于远程教育服务的管理、实施与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远程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在线学习服务则暴露出不少问题和不足。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提供好远程教育服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标准对远程教育服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远程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立优质远程教育服务模式、健全优化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2)与教育装备相关的国家通用性标准。

  1 ) 2020年4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8724—2020《家具中有害物质 放射性的测定》,自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家具中放射性物质测试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样品、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的处理及测量不确定度,适用于含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家具产品及其部件。

  2 ) 2020年7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39021—2020《智能照明系统通用要求》,自2021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智能照明系统的通用要求,包括安装和维护、功能和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使用说明书等,适用于各类型智能照明系统。

  2.行业标准

  (1)教育部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

  1)2020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通则》等30个教育行业标准,自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这30个教育行业标准主要为多种仪器分析方法通则,包括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实验室计量认证基础能力建设。

  2)2020年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8个教育行业标准,分别涉及普通高中音乐、普通高中美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小篮球场地、小足球场地、小排球场地、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明确了八个教育行业的建设与器材的配备规范,优化了资源配置,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本套配备标准立足我国学校美育、体育改革发展的整体现状与基本要求,对我国普通中小学开展美育与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装备等物质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本套配备标准配备普通中小学美育、体育教学器材,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学校美育和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2)其他部委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

  2020年1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2 0 年第4 8号公告中发布轻工行业标准QB/T 5533—2020《教室照明灯具》,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教室照明灯具的分类、术语与定义、一般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中小学校或类似教学场所中教室、阅览室与实验室使用的照明灯具,包括随时间调制照明系统的视觉测量模式、EMC抗扰度要求、目标光闪烁仪和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方法、照明设备频闪效应目标测试方法的相关技术内容,在照明质量模拟计算和灯具性能表现形式方面有很大创新,对进一步规范教室照明灯具的选用、加强全国范围内教育系统及各学校的健康教室照明建设与改造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3.团体标准

  随着近几年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入推进,团体标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团体标准试点单位,于2016年成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团体标准委员会并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共发布12项团体标准(见表13)。其中2018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室照明技术规范》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两项团体标准获得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同,被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行业标准:T/JYBZ 004—2018《教学钢琴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与判定》得到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认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立项,转化为行业标准;T/JYBZ 005—2018《中小学教室照明技术规范》完善了教室桌面和黑板面的照明测量方法,避免施工讨巧和测量不严谨,检测方法被写入照明行业标准《教室照明灯具》。

  2020年,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批准《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9个团体标准项目立项、《中小学教室照明技术规范》等2个团体标准修订项目立项。

  表13 “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4.内容资源目录

  (1)2020年4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发布,公布了2020年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用书目录和用书要求。该通知要求中小学教材使用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更换教材版本,应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选用有关规定进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材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未按相关规定选用、使用教材的地方和学校要严肃处理,责令纠正。

  (2)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该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统筹考虑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阅读特点和阅读数量。所列书目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行业重点建设方向和主要工作概述

  (一)全行业相关

  1.奋战2020年,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2020年1月10—11日,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2020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转折性意义的年份,十分关键特殊。教育系统必须牢牢树立起“收官”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好局、开新局。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统筹谋划、落实执行、依法治理、组织动员能力,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大的提升进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现“圆满收官”。

  2020年4月2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总攻方案。这次会议是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的动员会、部署会,标志着教育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总攻阶段。

  2020年6月19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聚焦控辍保学核心任务,持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全力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在各司局督导之下,各地全力冲刺控辍保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4日,52个未摘帽贫困县辍学学生人数由8.2万人减少至433人,下降了99.5%。

  2.教育系统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全面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时间推迟;二是全面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教学工作;三是精心谋划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准备工作;四是扎实做好开学后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五是印发各级各类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六是做好教育系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七是启动由教育部组织的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八是采取调整高考及各项资格考试的时间等的阶段性措施;九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学校收费管理工作;十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用“心”战“疫”。

  3.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2020年10月23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系统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明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找准推进路径、工作方法和有力抓手。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举办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研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把握精神要义和改革部署,明确改革工作重点和要求,全面推动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4.抓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一直是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2020年,教育系统“奋进之笔”项目要求将“实现地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目标”作为“奋进之笔”厅长(主任)挂号项目,把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教育部开展的近视防控相关工作如表14所示。

  表14 2020年近视防控领域的部分工作

  2020年6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印发,部署加强各地学校和幼儿园复学复课后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

  2020年6月15日,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部署开展2020—2022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各地全面落实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监管、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严惩重处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等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9月,教育部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研究《校园抗艾防艾行动工作方案》,切实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组织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发挥专家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咨询、研究、评估、指导和宣教等作用。同时,深入开展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发布《校园抗艾防艾倡议书》,不断推进“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

  2020年10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素养,促进儿童青少年吃动平衡,积极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建设肥胖防控支持性环境。

  5.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20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各地各校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工作实际,认真筹划、深入组织开展一次有意义、有特色、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各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以往不同的是,出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这些活动大多是在线上开展的。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的“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针对有些地方和学校对国家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未实现全覆盖等问题,整体规划设计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明确地方和学校的教育责任。

  2020年1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学生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总结交流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创新发展。

  6.稳步推进教育装备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年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得到各地方协会和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经会员企业自愿报名、地方协会预审和推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确定参评企业名单、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技术评分、初评、终审、公示等环节,来自全国的453家报名企业中,110家获得2020年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

  2020年9月28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信用评价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通知》,公布2020年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其中AAA等级103家、AA等级4家、A等级3家。自2015年以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已组织开展五次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行业良好诚信氛围、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7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于2020年10月23—25日在重庆市举办。展示会期间举行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同期活动,包括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2020教育装备行业信用发展论坛暨信用等级授牌活动等28场活动。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在我国乃至世界教育装备行业中,其规模、影响、专业性均位居前列,被誉为教育装备市场的风向标。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及企业迎难而上,做到防疫研发两不误。本届展示会的展出面积达17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 350余家企业、近20 000件各类教育装备产品参展。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2020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转为线上云展,本届博览会以“赋能教育”为主题,于2020年11月19日正式上线,集中展示持续至11月21日。600余家教育装备企业打破时空限制,展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所需的国内外最新教育装备,着重实现国内教育装备领域创新发展、教育资源智能共享、校企科研的交流合作。此次线上云展通过学习空间建设、技术装备等应用案例的组织评选,集中展示了学校教学教育设备、网络在线教学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

  2020年12月7—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培养新能力 迎接智能时代”为主题,探讨智能时代人类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研究未来教育发展战略和育人方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全力实施2030年教育议程,以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展望。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二)学前教育

  1.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普及学前教育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如果说坚持公益普惠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那么提高质量就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追求。国家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主要有三大抓手:一是边规范边评估,倒逼幼儿园底线之上谋发展;二是完善培训,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师队伍;三是推动课程改革,以游戏为突破口提升保教质量。

  2020年3月27日,教育部出台包括《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在内的一揽子培训园长和幼师的文件,这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和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质、均衡地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质量的标准化、制度化的系统设计。

  2020年4月23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指南》,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组织实施工作中参照执行。

  2.规范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020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2020年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2020年是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的收官之年,如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对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确保顺利实现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除提到办园条件、玩具、教具、幼儿图画书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之外,还特别规定了课程教学类资源必须经过审定,把好资源入口关,保障幼儿权益。

  3.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并加强督导评估

  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74%。普及普惠目标的超额完成,一方面得益于各地积极建新园,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农村集体办园;另一方面得益于啃下了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这个“硬骨头”,增加普惠性学位超过400万个。目前,“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但仍然面临着普惠性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因此,坚持政府主导,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仍然是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明确督导评估的指标和标准及工作流程。2020年6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明确有关评估指标的具体含义和标准。2020年12月3日,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启动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未来,各地将大力推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以评促建助力学前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4.帮助民办园纾困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民办园发展陷入困境。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就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民办园扶持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民办园面临的实际困难。各地要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对民办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力度。在做好阶段性扶持工作的同时,注重完善支持普惠性民办园长效机制。各地在开园复课时要统筹考虑民办园在防疫物资供应、学生资助等方面的需求,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政策支持。

  5.促进养老托育服务智能化发展

  2020年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在“打造创新融合、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方面,提出“促进用品制造提质升级”,其中包括:逐步完善养老托育服务和相关用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制修订,强化标准实施推广,探索建立老年用品认证制度。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的深度应用,促进养老托育用品制造向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等数字化方式转型。推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后发赶超,启动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推广工程,实施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此外,还提出“培育智慧养老托育新业态”,其中包括:发展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鼓励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

  托育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对服务和产品的标准化需求,这无疑对幼教装备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相关研究机构要积极准备加强研究、做好服务。

  (三)基础教育

  1.践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2020年教育部开展的相关工作如表15所示。

  表15 2020年教育部开展的与发展素质教育相关的部分工作

  2.加强教材管理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下一阶段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教材战线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上来,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加强政治把关、健全教材体系、注重改革创新五个方面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3—2019年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2 764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开展了年度监测复查。监测复查重点对各县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状况进行监测,同时,对班额和校额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总体上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3.深化教学改革与督导评价

  2020年10月22日,教育部在山西省长治市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强教学工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启动会,全面启动实验区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当前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将基本得到解决,“上好学”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提升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工作任务。开展实验区工作,要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的鲜明特征。

  2020年6月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2020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部署开展2020年度评价工作,主要评价各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2019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和2020年相关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4.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7月31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举措,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

  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谋划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基础地位更加坚实、履行使命更显担当、制度举措更加完善,已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除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

  2020年11月20—21日,教育部在宁夏石嘴山市举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对下一步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改革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四)职业教育

  1.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

  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是对“职教20条”的进一步落实。按照“提质培优计划”布局五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省域试点的计划,2020年已经确定了三个试点省和若干试点地市。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对于当地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1月10日,《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印发。紧紧围绕“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山东省计划建立一批制度机制,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包括建设3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山东样本”。

  2020年7月27日,《教育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建设西部现代职业教育样板。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印发。江西省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红色文化传承为特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印发。江苏省将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2020年12月11日,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温台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框架协议,正式启动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国家试点。

  2.各地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

  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活动周成为宣传展示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周活动推迟到2020年11月8—14日在全国各地举行,本届活动周以“人人出彩,技能强国”为主题。活动周期间的全国性活动主要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职业院校“文明风采”活动、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宣传等。

  3.技能大赛创新机制

  2020年9月9日,《教育部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发布,决定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改革试点赛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以地方政府背书、职业院校为主体的申办机制,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经验,检验教学成果,引领教学改革,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格局。

  2020年12月10—12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教学能力比赛在深化“三教”改革中起到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对于指导广大职业院校进一步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12月10—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作出批示指出,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4.职业教育装备标准建设取得进展

  职业教育装备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职业教育装备标准的建设工作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重要进展。2020年7月16—17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五批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评审会议以网络评审方式举行。2020年12月19—2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专题研讨会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举办,共有41家企业和62所院校的260位代表参加会议。教育部职成司肯定了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前期工作,自2012年启动至今,通过三个阶段的优化、完善,目前的标准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前期调研报告为基础、以项目为逻辑,对接专业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典型实训案例内容,更加精细化、易操作。

  5.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20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开齐开足开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五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新课标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0年9月,教育部与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以换文形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关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在华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五)高等教育

  1.全面推进“四新”建设2020年5月12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0年9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发布,在各地各高校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线上审核、会议审核及网络公示,对认定的407个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予以公布,并对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提出要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把新农科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革新理念、狠抓落实、强化保障,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2020年11月26日,《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性重要作用。2020年12月3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在北京联合召开项目启动会,会议指出,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是加强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

  2020年12月9—11日,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以“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为主题,是自慕课兴起以来首次以慕课为主题举办的全球性会议,旨在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创新力量、分享实践经验、展现技术前景,以推动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发展和共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主旨报告,分享了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实践、创新与探索。

  经过八年的努力,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目前已逐步建立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探索形成了坚持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六大宝贵经验。

  3.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

  2020年11月17—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参赛项目与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持续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

  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发布,提出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2020年5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发布,就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020年9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开出版《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与《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相衔接,完善了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同月,教育部与保加利亚教育与科学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保加利亚共和国教育与科学部2020—2023年教育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奖学金生互换、语言教学、高等教育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

  2020年6月23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2020年12月14日,“2020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启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田学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经过多年发展,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 000多所国外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据粗略统计,在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 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近2亿,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四、行业观察与思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对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新基建、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

  教育装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是育人育才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装备行业要深入把握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使命、新需求,对行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应聚焦于新时期人才培养对教育装备的新需求,把握教育装备与人才培养体系的精准适用性,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标准质量、行业交流等方面发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新基建发展趋势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为抓手,促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完善标准质量体系建设为保障,提高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以打造行业交流平台为媒介,促进产业链整合,实现行业创新发展。

  (一)教育装备建设的新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的背后是科技实力的博弈。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

  新基建中涉及的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均与教育行业密切相关。因此,教育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应用层面,这些技术可全面运用到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等各个方面,形成全新的校园基础设施体系。教育新基建作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强国的支撑;可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数据依据和前瞻趋势预判,可为教与学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分析、指导和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及时预警;可最大限度地支持泛在学习,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因此,作为国家新基建中的重要一环,教育新基建定将成为教育装备领域的新增长点,对构筑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装备行业内的相关单位及企业,都应加强对教育新基建相关政策和技术的研究。

  首先,做好政策解读,加强理论研究,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持续深化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也快速推进。行业内的单位及企业需对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重要政策进行扎实的研究、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或本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其次,加强技术研究,建立“数据思维”。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实体经济、新基建的大力推动,教育装备行业大有可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数字经济时代,行业企业被淘汰的速率会远超从前。教育装备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研发,以解决教育教学真实情境中的痛点为目标,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还需建立“数据思维”,对标教育新基建的要求,在发展理念上,在数据收集、分析及共享方面,在跨领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升级。

  (二)教育装备发展的新要求

  伴随教育装备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装备“重配严管轻用”也是日益显现的问题。一些学校盲目追求设备采购,但不重视应用工作,导致很多教育装备配得多、用得少,浪费多、利用少,有的甚至变成了学校应付检查的道具、装点门面的摆设;一些学校的实验课教师由于缺乏实验教学能力,学校实验教学开课率低等问题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既违背教育装备配备的初衷,也不利于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近两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等文件,这些文件均对新时期教育装备工作提出了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也凸显了当前抓好教育装备应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装备的价值在于应用,切实贯彻落实“建、配、管、用、研、培、评、效”的基本思路,就要以加强装备建设为基础,以完善装备配备为保障,以提高管理能力为手段,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完善融合研究为引领,以加强教师培训为抓手,以评价体系建设为促进,以推进“三效”提升为导向。其中教育装备的应用成效最终不是体现在“物”上,而是体现在“人”上,要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整体效益的抓手作用,根本在于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装备应用能力。目前,在加强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方面,已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等领域的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教育装备行业社会组织也利用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开展了如“筑基教师公益培训”等项目,成为国培、省培计划的有益补充。接下来,国家、地方与行业将继续组合发力,更好地推进教师教育装备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三)标准质量体系的新内涵

  教育装备标准化是教育装备对接市场、实现产品和服务与教育接轨的重要桥梁,是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提高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规范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已经明确要将主要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标准体系改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团体标准作为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优势,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重在保障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重在提高竞争力,提升行业产品质量,引领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制定教育装备行业标准有利于推进教育装备自身建设,加强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提升教育装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以教育装备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加快完善教育装备标准体系,加快标准提质升级,改革标准供给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引领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教育装备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创新了标准研制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育装备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标准的有效供给,未来必将在教育装备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应结合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积极有效地开展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标准制修订为我国教育装备行业产品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2016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社会环境,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通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基础信用、经营信用和社会信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企业加强诚信自律,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帮助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行业内诚信氛围,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更新产品、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四)交流发展格局的新模式

  近年来,教育装备行业相关领域之间的融合交流日益紧密,横向联合进一步增强。随着教育装备内涵的不断丰富,行业交流在探寻装备发展趋势、分享先进工作经验、促进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中央和地方通过举办展示会、高端论坛、专业研讨会等方式,为加强行业交流打造优质平台和专业载体。

  例如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放大了聚集效应,为行业搭建了集中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教育装备的供应方和需求方直接对话,成为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融合剂和行业交流的引领者。同时,教育装备行业社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履行组织行业产学研结合、产业前沿技术交流与培训等职能,深入开展行业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活动,更好地促进产业链高效整合。

  随着我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对外政策导向由过去的留学教育为先导、高等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主,扩展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对外开放。因此,教育装备行业也应紧跟趋势,丰富国际合作形式,促进装备要素进出口的双向流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教育装备行业要完成跨越式、大格局发展,必须具有国际视野。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教育装备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但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我国的教育装备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创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不少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但从总体上来看,创新和领先的领域还相对较少,多数技术应用还处于跟随阶段。中国教育装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形象还是成本优势,技术领先的中国教育装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机会较少,缺乏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不够。因此,搭建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装备交流展示平台十分必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装备技术,在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通过国内国际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为世界贡献教育装备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王富、李瀛、王艳、李梦莹,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纪秀君,中国教育报刊社;王靖,江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年度数据[DB/OL].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 国家统计局. 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 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DB/OL].(2021-01-1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1/t20210118_1812423.html.

  [3]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4] 教育部.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5] 教育部.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EB/OL].(2021-06-01).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92/twwd/202012/t20201201_502710.html.

  [6] 教育部.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EB/OL].(2021-04-2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4/t20210427_528812.html.

  [7] 教育部. 教育统计数据[DB/OL].(2021-08-30).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2020/.

  [8] 教育部. 关于印发《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1-06-01].http://www.moe.gov.cn/s78/A16/tongzhi/202103/t20210319_520941.html.

  [9] 教育部.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大事记[EB/OL].(2021-05-1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5/t20210517_531656.html.

  [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EB/OL].http://std.samr.gov.cn/.

  [1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EB/OL].(2021-07-02). http://www.cac.gov.cn/2021-06/28/c_1626464503226700.htm.

  [1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0年中国平板电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线教育风口将带来新发展机遇[DB/OL].(2020-10-20). https://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201020-c0155f89.html.

  [13]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EB/OL]. https://web.ict.edu.cn/news/yuebao/.

  [14] 史文秀.“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状况及其政策建议:基于2017—2026年在园学前儿童数量预测[J]. 教育科学,2017(033),004:82-89.

  [15] 艾伦. 我国智能教育装备标准化面临的困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2):12-16.

  [16]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