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十大热点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双减”政策扎实有效推进,一系列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磅文件和政策相继出台。《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对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大事进行了盘点。
1.《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印发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该意见对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支持和保障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明确提出中小学校的党组织要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2月15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提出,要“一校一策”稳妥实施该意见。
2.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2022年2月,教育部召开“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三段一类”教育的不同阶段性发展需求,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一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二要大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三要大力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四要大力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
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
4.《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印发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5.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推进第二年,如何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仍是广大教育管理者热切关注的问题。2022年,多地出台课后服务细则,就课后服务的师资、经费、内容等作出规范。2022年,教育部也明确表示,将全面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课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6.中小学在线教学
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多地教学的必要形式。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在线教学备受瞩目。
7.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随着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实施,劳动教育实践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
8.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学生发展方面,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五项关键指标,旨在突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强调重素质、重能力要求。2022年7月,全国首个针对小学生评价的改革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文件明确了小学生综合评价内容,建构了“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
9.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2022年10月,教育部和中科院启动“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旨在提升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10.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