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文献资讯 - 正文

教育装备的起源与本质

发布日期:2015-08-29浏览人数:3480
  教育装备可以定义为经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一般认为,教育资源由人工资源(如各种教具)、人力资源(如教学人员)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3部分构成,而教育装备则特指其中的人工资源部分。教育装备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既包括常说的教具、学具、图书、教学仪器、教学设备,也包括学校的建筑和各种设施,甚至包括用于教育的诸多工具(如校车这一交通工具)。一直以来,教育装备与教育技术装备在概念上总是纠缠不清,本文拟对这些概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虽然本文开篇明义地给教育装备下了一个定义,但笔者并非认为这个定义就是唯一正确的定义,正如德国技术哲学家F.拉普在他的《技术哲学导论》中引用与赞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文中所言:“只有无历史的东西才可以下定义。”教育装备与教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装备逐渐深入的研究,以及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育装备,教育装备的概念其实总是在流变着,人们确实无法对它下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确切定义。

  研究教育装备的起源与研究教育装备的本质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说研究教育装备的起源是在寻找它的历史起点的话,则研究教育装备的本质就是探讨它的逻辑起点,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事物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本文希望从教育装备的起源与本质出发,说明将教育装备定义为“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的合理性。

  1.教育装备的起源

  教育装备这个词是由两个独立的词“教育”和“装备”构成的,其中“装备”是核心,“教育”用于修饰“装备”,限定了教育装备的属性。这样,教育装备的起源就涉及教育的起源与装备的起源两部分内容。下面要说明,教育装备是与教育和装备同源的。

  1.1教育的起源

  先对教育一词做词源分析。在西方,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动词educere。这个词是由前缀字母e和ducere两部分组成。前缀字母e在拉丁文中的意思为“出”,ducere为“引”,合起来是“引出”的意思。这就是说,教育要用引导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身心。在中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但是在20世纪之前,很少有人直接使用这个两字连用的词,而是使用“教”或“学”。其中,“教”在甲骨文中的常见写法如图1所示,左边下半部是表示孩子的人形,左边上半部是一个“爻”字(有卜卦或真相的意思);而右边则是一个成人手拿鞭子或棍子,表示正在督促孩子学习。

  关于教育的起源,一般有4种学说。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的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发起者,在他看来,动物正是基于它们固有的天赋和保存自己种类的本能才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2)教育的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史专家孟禄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认为劳动是从猿转变为人的根本原因,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的最初的本源,于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新理论。4)教育的人类社会需求起源说。我国教育理论家胡德海教授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的动因和根由,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起源问题,只有从其更深层次即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才是正确的……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所共同需要的,并统一于教育这一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之中……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乃是指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传文化于个体和个体社会化这两方面的共同需求……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杨贤江、钱亦石等人在其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著作中早已有所表述。”

  以上学说还仅是逻辑上的论述,真正要探讨清楚教育的起源问题,还需要考古学的支持。考古发现,西安市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4800~前4300年)有一间160余平米的大房子,里面有早期的图形文字。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氏族活动的场所,而这些活动起着教育的作用,该场所被认为是最早的学校。国外的考古学家则认为古巴比伦在大约公元前2 10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这些学校主要使用泥板作为书写工具,因此称为“泥板学校”。这些学校纪律严明,“学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棒打和鞭笞的处罚”。通过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关联的,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的社会需求。

  1.2装备的起源

  先对装备一词做词源分析。装备一词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作名词使用时,装备是被其概念规定的客体(相对于主体人)或实体,是装备物,对应的英文单词是名词equipment。而作动词使用时,装备则是表示对主体(人)进行客体装备物配备的行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动词equip。其中名词equipment是配备、装备、设备、器械、用具的意思,但同时还有才能、知识、素养的意思。及物动词equip是动词装备、配备行为和使有能力、使有资格以及赋予的意思。在《辞海》中,对装备一词的注释是:“军队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各种器械、器材等军事装备的统称。”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3个:“①指给军队配备武器、军装、器材、技术力量等;②指为工矿﹑企业配备机器和技术力量等;③指为工矿企业配备的各种机电设施。”显然,汉语中的装备一词更多的是作为名词使用。但是,将一个部队或一个学校“装备起来”这样的语言逐渐在被普遍使用,而且被人们所理解,其中装备是作为动词使用的。从国内各种传统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装备一词还仅限于军事和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装备一词已经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教育装备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现在讨论的教育装备是一个名词,其中的装备一词也是名词。所以在这里只分析作为名词的装备的起源问题。从上述装备的词源分析可以看出,所谓装备,应该主要体现在人类为了某个目的而生产制作的物品。生产制作的物品属于“技术物”或“技术工具”,而非生产制作或自然形成的物品则是“非技术物”。设想最早的人类在狩猎时需要工具,他可以从地上随便找一根木棍,这根天然的木棍是不具有技术含量的,可称它为“非技术物”;而当他对一根木棍进行修整和打磨(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称其为陶冶)使它变得尖利后,作为狩猎工具它将更为有效,此时木棍具有了技术含量就变成“技术物”。技术物的功能有效性使人类对技术更感兴趣,于是技术得以继承、发扬、发展。装备是生产制作的物品,所以它是技术物。从这一点来说,装备与技术装备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说法,它们都是在说明具有技术含量的物品。但是由于装备已经是技术物品,所以技术装备中的技术一词就显得十分多余,技术装备其实就是装备。

  人类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进化来的,他的生存对象也是有历史渊源的。西方哲学家称人类为“怕冷的动物”,因为他们不具有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抵御寒冷的厚厚毛发。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看,由于人类缺乏这起码的生存条件,应该是被“劣汰”掉的种群。而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成为今天这样,是因为人类依靠劳动制造装备而改变和优化生存条件的结果。原始的简单装备是抗寒的衣物和捕猎食品的工具,以及为了获得温暖而取火的器械。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是“怕火的动物”,只有人类通过劳动获取火源,并利用火来加工熟食以便更加容易吸收营养而获得更多的热量。“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与多数动物相比,是一种‘有缺陷的生物’。人的原始特性是他的未特定化,即人的本能的匮乏。我们知道,大多数动物出生后很快就能独立生存,其生存能力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是本能的,而人之初生,赤身裸体,孱弱无力,没有先天赋予的生存装备,因此人的生存装备需要外界赋予,具有人工性,例如抵御寒冷的衣服,对付野兽的武器,等等。”可以看出,装备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自有人类起就有了装备,装备是人类的生存需求。

  1.3教育装备的起源

  教育装备是与教育和装备同源的,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的社会需求;自有人类起就有了装备,装备是人类的生存需求,所以,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教育装备。仰韶时期的大房子,古巴比伦时期的书写泥板,教化学生使用的教鞭,其实都是当时的教育装备,它们是现代人对教育进行考古研究的依据。在中国,教育一开始就与教育装备有不解之缘。甲骨文中教字的右边表示一个成人手拿鞭子督促孩子学习,其中的鞭子即为“教鞭”,这就是最早期的教具或教育装备。先不要对这种说法简单否定,教鞭在早期的教育中确实起了促进教学的作用。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现代人似不能理解这个带有强制性和惩戒性的教具,就像不能够完全理解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一样。外国早期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泥板学校”里“学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棒打和鞭笞的处罚”,他们同样也是使用“教鞭”这种教具。当今社会引以为傲的教师职业,若干年后或许将不复存在,将不再让人理解。教育装备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教育装备的概念其实总是在流变着的。

  教育对教育装备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教育装备的水平可以如实地反映教育的发展水平,就是对于教育起源、教育历史的研究,从考古学角度说,也只能是通过对当时教育装备的遗留物来进行考查。所以,研究教育装备的起源,就是在研究教育的起源;研究教育装备发展史,其实就是在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教育的发展史。

  2.教育装备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应该是该事物的存在价值,即作为客体的该事物对于主体的作用和意义,或称“客体的主体化”。教育装备的本质也应该是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存在价值。与对教育装备起源的论述一样,教育装备的本质涉及教育的本质与装备的本质。

  2.1教育的本质

  胡德海教授在《教育学原理(简缩本)》一书中归纳了国际上诸多学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2]168-170。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2)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植物是由栽培而成长,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又说:“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帮助;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们生而缺乏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4)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5)被称为近世儿童教育之父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是人类一切知能和才性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谐的发展。”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他还说:“教育是经验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这改组使经验的意义增加,也使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7)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依我看来,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胡德海教授在该书中表示更加认可《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广义教育定义而反映出的教育本质:“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通过上述对教育本质的阐述可以看出,教育具有两大功能:1)教人做人(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2)教人做事(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的这两大功能就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亦即教育的本质。

  2.2装备的本质

  对一个事物本质的认识,在于该事物的不在场。某事物的不在场,使得它的存在价值更加清晰、明确。举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例子,假设桌子表面出现一个总是划破我手臂的钉子尖儿,而恰好我手边又没有锤子(即锤子这个事物不存在),则我就有可能用手上的手机去砸钉子,此时手机就被称为锤子而不再是手机,或是用手机做锤子。手机完成了锤子的功能,是因为虽然实际的锤子不存在,但锤子的理念作为真际还存在于我心,锤子的本质和存在价值此时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揭示装备的本质和存在价值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假设世界上所有的装备(技术物)都不存在了,则人类将会因为没有了这些衣食以及获取衣食的工具而失去生存条件,但是人类的反应是马上会根据自己头脑中装备的理念,通过有意识的劳动重新制造出一批新的装备来继续生存。从中可以看出装备的3个本质特征:1)装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2)真际装备是人类心中的理念;3)实际装备是通过人类有意识的劳动获得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装备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劳动而制造出使人类得以生存的事物”,也就是人类的人工生存条件。生存条件在这里也可以称为生存资源,所以装备就是人工资源。但是,生存条件中除了装备以外,还需要其他条件。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并不都是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除了劳动产品外,一些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如河里的水、树上的野果、各种可以食用的小动物等。同时,由于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或“怕孤独的动物”,相互之间的合作、协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即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也是生存资源,可以称为人力资源。这样,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就应该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人工资源3个部分,而装备则是指这些资源中的人工资源部分。

  2.3教育装备的本质

  使得教育赖以生存的条件可以称其为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与人类生存资源一样,也是包括自然资源(如祖国山河)、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和人工资源(如教学设备)3个组成部分。

  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育资源(educational resources)是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而“教学资源(instructional resources)是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分为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仔细分析可知,人类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非人类资源就是物力资源。从教育装备的角度看,财力资源并不是人们所关注的内容,在研究时可将其忽略或归入人力资源,同时将物力资源细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其中,人工资源是人类为了教育教学的目的而生产、加工或改造的物力资源(教室、教具、实验仪器设备等),自然资源是未经加工的物力资源。祖国的山河是自然资源,当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或进行地理研究时就成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资源是教育资源中的部分人力资源(教师、学生、专家等)、部分人工资源(设备、仪器、软件等)以及一些自然资源,由它们构建起教学环境。

  3.教育装备概念的界定

  虽然教育装备定义的多样性对教育装备理论的发展没有什么不良作用,但是教育装备概念的不清晰对教育装备发展历史的研究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这里必须将教育装备的概念尽量界定清楚,将教育装备与教育技术装备的区别尽量阐释明白。

  3.1概念界定的方法

  概念的界定就是给概念下定义,概念清楚了,定义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准确的。给概念下定义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般认为有逻辑学定义方法与认识论定义方法。逻辑学定义方法根据形式逻辑中对概念与定义的规定,采用“属+种差”的定义方法;而认识论定义方法则采用“发生定义”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细分为词法定义、情境定义、内涵定义、外延定义、列举定义等诸多方法。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属+种差”定义方法、内涵定义方法和列举定义方法。“属+种差”就是先找到被定义概念的临近属概念,再找出其种概念之差,将它们合并成为该概念的定义。内涵定义是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不同的所有特征描述出来。而列举定义是一种特别的外延定义,它列出一个概念所描述的所有的事物;列举定义只适用于有限集合,而且只有在这个集合比较小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3.2教育装备定义的多元化

  教育装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并据此于2002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创建了教育装备学专业方向。自教育装备这一概念提出以后,教育装备理论研究经历了概念界定、内容划分、方法引进、历史考查等一系列活动。对教育装备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现将部分列出。其中,将教育技术装备的定义也部分地开列出来,其原因是从它们定义的表述中可以认为是“教育之技术装备”(请参阅下文3.4部分)。

  ①教育装备是在教育活动中支持承载和传递知识信息的配备物和配备行为。也可以更加具体地表述为:教育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学具、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何智等:教育装备的发展特点分析;《长春2004年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教育装备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而配备的各种资源总和以及对其进行相应配置、配备的行为与过程。(殷常鸿等:教育装备理论框架构建浅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年11期)

  ③教育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学具、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艾伦等:教育装备与装备制品差异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2期)

  ④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设施(包括教学仪器、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资料包括软件、工具和教育教学的环境)。(后有为:深化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认识,用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http://www.njjyzb.cn/old/article/view1240.aspx,2006年6月)

  ⑤教育技术装备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建设、配备、管理、使用、研究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手段的总和。(马如宇:教育技术装备概念及内涵界定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3期)

  ⑥教育装备是整个教育资源中除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外的一切人工资源部分。(艾伦: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9期)

  认真分析上述6个定义可知:1)定义①和定义③属于列举定义,定义②④⑤属于内涵定义,而定义⑥属于“属+种差”定义;2)定义②和定义⑤除了定义物化的装备外,还限定了“行为与过程”和“手段”,所以它们是对名词教育装备和动词教育装备一并进行了定义;3)从定义①到定义⑥的顺序是按照文章发表年代排列的,从中可以看出对教育装备认识的渐进过程;4)因为“列举定义只适用于有限集合,而且只有在这个集合比较小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教育装备可认为是一个无限集合,所以定义①和定义③的列举定义是不够完备的,不满足定义规定;5)根据本文教育装备本质的分析,教育装备应该是物化的,所以定义②和定义⑤有些偏颇;6)定义②“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而配备的各种资源总和”中的“资源”如果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它犯了外延过宽的错误;7)定义④虽然属于内涵定义,但是在后面括号内的说明其实采用了列举定义的格式,有悖定义的原则;8)定义⑥也可以简化后描述为“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其中“教育资源”是教育装备的临近属概念,而“人工打造的”则是种差,完全满足“属+种差”定义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定义⑥或其简化定义“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装备概念的界定更为合理一些。

  3.3教育装备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辩证统一性

  探讨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往往是针对一个学科或一个研究领域而言的,一般不会针对某个具体的物件。所以,本文中所谓教育装备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问题,其实是将教育装备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看待,此处它并不代表具体的装备物。但是,对具体装备物本质与起源的研究,为探讨教育装备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起到奠基的作用。本文开始说“研究教育装备的起源就是在寻找它的历史起点,研究教育装备的本质就是探讨它的逻辑起点”正是源于此。

  黑格尔认为:“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早期的教育无论是因生物起源、心理模仿起源、劳动起源还是社会需求起源,其本质上都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这里的“知识”是显性知识,通过口耳传诵就能够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但是口耳传诵会产生误差和丢失信息,所以在文字发明以后就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而用于文字记录的泥板、竹简、兽皮、书本等就成为早期的教育装备。“技能”则是隐性知识,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必须借助一些实物或工具,即使是教育生物起源说中成年动物教育幼子学习捕猎,也是需要捕猎目标这一实物作为教育装备出现的。“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可以通过语言说教、榜样行为、制度约束与文化传承。其中语言说教与榜样行为在知识和技能传授中的作用都已经有所体现,在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方面,其教育装备的作用也必然相同。而制度约束与文化传承过程则必须依赖信息的承载物,此时这些信息载体即为教育装备。

  3.4教育装备与教育技术装备的异同

  与教育装备相比,教育技术装备是一个较为含混的概念,对它存在3种不同的理解,分别为:教育技术与装备、教育之技术装备和教育技术之装备。1)教育技术与装备应理解为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在本刊2012年第3期《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辨析》一文中,笔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不再赘述。2)教育之技术装备,强调限定于教育的技术装备。但是因为本文在1.2部分说到,装备与技术装备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说法,它们都是在说明具有技术含量的人造物品,所以装备就是技术装备,于是教育之技术装备其实就是教育装备。3)教育技术之装备,强调限定于教育技术的装备。教育技术之装备较为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教学装备,即教学资源中的人工资源部分(参见图2,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是指构成课堂教学环境的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电子教科书等;有时也指现代化自主学习设备,如手持移动学习设备(手机、PDA以及各种Pad等)。而传统的图书资料、各个学科的实验室仪器、操场的体育设备以及各种学校设施,则与教学装备一起构成教育装备。教育是个较大的概念,而教育技术是教育概念下的一个属概念,所以,教育装备是个较大的概念,而教育技术之装备是在教育装备概念下的一个属概念。

  3.5教育装备与教具的关系

  刘济昌先生在《教具理论研究导论》一书中对教具所下的定义为:“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实验观察、信息交流、操作训练等方法时所用器物和装备的总合。”并在该书中多处特别地强调教具不包括教材。这与人们对教育装备的认识产生巨大差异。刘济昌先生对教具的定义属于列举定义,这就限定了他所描述事物的集合应该是一个有限集合而且是较小的集合。但是定义中说到教具是教学过程中“器物和装备的总合”,其规定了教具是包括教育装备的,可又是不能包括教材的。本文中对教育装备的定义是“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它既包括教具、学具、图书等,还包括学校与教育机构中的各种设施和工具,是一个无限集合,因为它属于教育资源。在这里不想对两个定义的合理性作深入的讨论,只想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如果现在需要建立一个专业,是将它称为教育装备学好呢,还是称为教具学好呢?作为一个学科,教育装备学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较久远的历史,而教具学显然不能涵盖全貌。

  本文从教育装备的起源和教育装备的本质出发,运用历史引证、逻辑分析、理性判断的方法对教育装备的定义进行界定,同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论证。这些工作将对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使得这一研究更加清晰,断代更加有据,目的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