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十三五”时期我国学校图书装备发展分析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21版)》发布日期:2022-01-20浏览人数:833

  赵丽霞 王海明 李小燕

  “十三五”以来,我国学校图书装备事业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推进基础条件建设、提升馆藏资源质量、规范馆藏采购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发挥育人作用和带动书香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结分析“十三五”以来学校图书装备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经验,对于谋划“十四五”时期学校图书装备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提升学校图书装备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学校图书装备发展概述

  (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图书装备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

  (1)公共图书馆法出台,课外阅读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基于为少年儿童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特别要求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要“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

  (2)《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的定位更加明确。2018年,《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重新修订发布,成为指导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纲领性的行政规范文件。新《规程》将中小学图书馆定位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图书馆与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研究、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显化。

  (3)全民阅读深入推进,中小学生阅读活动从“校外”“校园”进入“课程”。“十三五”期间,“全民阅读”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等校园阅读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2020年,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更多优秀出版物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支持中小学校在相关课程中设置阅读板块,开展校园阅读活动”。

  (4)国家标准从无到有,图书装备标准规范体系正在建立。“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向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国家标准《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指标》获得立项,按照图书馆工作的五个基础方面,分别制定了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并对中小学图书馆的评估指标逐一给出规范要求。受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申报的《中小学馆配书目编制规则》正式立项,中小学馆配书目数据标准不统一、覆盖范围不全面、信息传播不及时等问题将得到解决。地方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规范》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行业标准《中小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指南》也正在研制中。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图书装备建设提质增速

  (1)落实经费投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基础教育重大建设工程解决了均衡配置图书的问题。“十三五”期末,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平均馆舍面积279.37平方米,中小学图书馆生均藏书29.89册,其中小学24.05册,初中36.97册,高中41.07册,达到新《规程》要求的基本藏书量。“十三五”期间,乡村学校人均藏书的短板迅速补齐。2020年末,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均藏书量已超过城镇小学和初中(见图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单独设立图书经费、明确图书经费在装备经费中的比例等各种举措,保障了图书装备经费。以小学每册图书10元、中学每册图书15元的采购价格推算,在“十三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购总投入达到314.82亿元。

图1 “十三五”期间校均馆舍面积和生均藏书数量变化

  (2)加强装备指导,优化馆藏结构。“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质量,推动中小学生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教育部组织研制《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以下简称《推荐书目》),并发文要求将《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参考依据。上海、河南、广西、贵州等也编制和更新有关图书装备目录。各地以《推荐书目》为主要参考依据,探索完善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教育装备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采购机制,共同把好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质量关。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省、市、县、校对馆藏图书进行了合法性、适宜性、可观性三个方面的审查,基本实现“净存量”的目标。

  (3)营造泛在阅读环境,整合校园学习空间。“十三五”期间,中小学校创新图书阅览室、校园图书亭、班级图书角、教师书吧、走廊图书吧的建设,将图书、报刊布置到楼梯、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为学生提供开放便捷、自主交互、主动学习的阅读环境。同时,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也进行了更为系统化的设计及规划,整合了阅读区、自修室、创客空间、小组研讨室、名师工作室、微课录播室、休憩吧、混合学习区、可视化学习区等功能,正在从“藏阅空间”向藏、借、阅、研、休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空间”转型。以上海为例,“十三五”期末,上海共有1183所中小学完成学校图书馆的空间建设和功能提升任务。“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加强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部分,要求创新图书馆服务,增加公共开放学习空间,供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使校园成为学习乐园。上海市教委同时要求推进图书馆(图文中心)建设,要建成集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教学支持中心、师生活动中心、对外服务交流中心、教育教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以“提升学校教育装备水平,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

  (三)多措并举,图书装备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1)明确学校图书馆人员队伍资格与资质。“十三五”期间,学校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各地通过招聘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优秀学科教师转岗等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人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重庆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多形式吸纳优秀人才充实管理队伍,1 200人以上的学校原则上应配备专职图书管理人员。2019年,深圳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强调配备专职、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并将管理人员职称评聘与教师培训纳入工作评估内容。厦门市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十三五”期间共有9位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获得图书资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占比约17.65%。

  (2)提高学校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十三五”期间,教育装备部门、教研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等不同主体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培训课程体系也日益完善。上海市教委每年开展新任馆员市级专项培训,做到新上岗人员全覆盖。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成立静安区中小学图书馆馆研网,为广大图书馆馆员提供集信息咨询、专业培训、在线研修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2020年,为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京津冀三地教育装备中心等协办的“筑基教师公益培训”项目,重点面向52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基本素养系列培训活动,覆盖读者工作、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教育、阅读素养、信息检索、图书馆管理、工具书知识等方面,全程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平台线上展播。

  (3)提升图书装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图书馆更多地进入研究视野,发表和出版的各种研究成果较“十二五”时期更为丰硕,研究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在中国知网以“中小学图书馆”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十三五”期间的硕士论文20余篇;与中小学图书馆相关的基金文献70余篇,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献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献1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献1篇。文献主题除了新《规程》解析、国际比较之外,还涉及图书馆空间再造、阅读疗法、信息素养、标准化建设等新的领域。

  (四)多方合力,图书装备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1)加快建设数字馆藏。“十三五”期间,未成年人的阅读量都有显著提高,阅读方式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小学校对优质数字资源的需求,中小学图书馆除购买各类型基础教育数据库外,还越来越多地与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由于数字资源的特殊性,为了有效避免重复投入,整合区域内的阅读资源,教育行政部门需进行更多的统筹和指导。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佛山市等地推进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中小学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平台和服务兼容,资源共享。

  (2)逐步建立区域信息化平台。“十三五”期间,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中小学图书馆相关管理、服务和应用领域,逐步建立起区县级、地市级、省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打破了中小学图书馆人力、财力、物力各自分离的局面,探索动态实现区域内中小学图书馆联合采编、公共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2016年,南京市统一部署图书借阅管理平台,实现市、区、校三级动态掌握藏书信息和图书流通情况。2018年以来,四川省通过大数据对全省中小学校图书信息化建设情况、馆藏结构、生均图书、流通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问题精准施策,连续三年发布《四川省中小学馆藏图书及应用分析报告》。

  (3)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阅读指导。“十三五”期间,校园智慧图书馆和智慧阅读建设深入推进,校园图书馆整体数据库建设加快发展,不仅能够为学校图书采购提供依据,也为通过大数据开展阅读指导提供了基础。2018年以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借助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大力推进广州智慧阅读平台建设,配套以教研为引领的线上线下的智慧阅读服务,使中小学生阅读整体过程变得“可知、可导、可管”。

  2020年,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室)建设指南》,要求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读者的阅读数据可实时查看并可在终端显示,同时形成用户阶段性阅读报告,同时对图书馆流通的图书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

  (五)多管齐下,学校图书馆育人功能逐渐显化

  (1)基于教育教学要求规划和建设馆藏。“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图书馆在优化图书馆资源、保障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中小学图书馆密切关注学校课程规划、建设与实施的需求,尽力为不同学科提供不同的资源,利用图书馆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和教师配置纸质形式、电子形式等多样的资源,逐步建立起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专题文献和校本特色文献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2)结合学科教学拓展图书馆课程。“十三五”期间,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开设系统的图书馆课程,图书馆教师与学科教师互动协作,基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学校课程规划、资源基础和育人目标,丰富阅读课程的形式与内涵。

  重庆市连续多年开展优秀阅读指导课案例评选、学科与图书馆融合专题论文评选、优质课大赛、课题研究等活动,中小学图书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力日益彰显。北京教育学院与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共同开发和设计了中小学图书馆课程,由学科教师与图书馆馆员共同确定课程目标,其中除了熟悉图书馆功能和培养图书馆礼仪之外,还挖掘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阅读材料”的学科育人功能,让学生更合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3)整合馆藏资源开展专项服务。“十三五”期间,中小学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提升资源的深度加工和整合能力,探索开设学科阅读、主题探究等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并整合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图书馆借助独特的空间和资源优势,打破传统学科互为分割的课程思维,通过开展项目式、任务式学习等,发展学生收集、整理、分析、选择信息的能力,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将分散的阅读活动变为真实的课程,培养学生创建、交流、共享数字信息,以及独立学习、创新和探究的能力。浙江省台州市出台的《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室)评估标准(试行)》就将新媒体服务、服务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了服务指标。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图书装备工作问题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国学校图书装备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相比,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相比,与世界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图书装备的性质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新《规程》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对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的重要意义,但这样的定位在有关教育政策中没有充分体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图书资料仍然被归为“教学设施”中要求的“课程实施环境”。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向家长和社会开放的推进方式和保障机制还在探索。

  (二)图书装备的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在教育投入和教育装备经费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却没有安排专门的图书装备经费。各级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协作机制没有建立,在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下,多方参与的选书机制难以建立。与此同时,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图书装备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盲目建设、分别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学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程度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学校图书馆业务、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主要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面,现有标准体系和规范性文件中,对建设标准的硬性要求较多,而对服务标准的探索和实践则较少,特别是基础业务指导标准和基本服务保障标准仍然缺位;另一方面,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没有形成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标准体系。

  (四)学校图书馆馆员的职前和职后培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谋划

  目前,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学校图书馆专业,面向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需求不能直接匹配。相关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在专业研究与政策倡导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学校图书馆馆员的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问题仍没有解决。由于学校图书馆人员队伍中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内容多以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关联度不高。

  (五)学校图书馆相关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存量和增量与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符,馆藏规划、建设、评价和应用标准没有建立。从数字资源建设、学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统筹到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育的路径仍需进一步明确。学校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学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体系建设和执业资格认证、学校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职能、农村学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破题。

  三、对“十四五”时期做好学校图书装备工作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学校图书装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稳步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图书装备的质量体系、配备机制,提高服务不同层次教育教学的能力。二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形式和阅读方式,在图书装备工作中,要更加注重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的统筹,加强多渠道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快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标准的研究与应用。三是育人方式不断变革,图书装备工作要着眼于更广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抓手。

  (一)进一步完善图书装备工作机制

  进一步系统梳理和分析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准确把握图书装备工作的重要属性和在教育装备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各地落实新《规程》要求,制定和细化资源建设、经费保障、服务规范、招标采购、评估验收等重点领域的规范性文件。结合《推荐书目》、图书适宜性评价等重点工作,联合新闻出版、市场监管等多方力量,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装备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图书资源配置的源头管理、渠道管理和过程管理。

  (二)进一步推动学校图书装备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力量,加强对有关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完善学校图书馆业务、技术、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尚处于空白的领域,梳理总结地方标准研制和应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研制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加强面向中小学生阅读推荐、出版印刷和采购配备等相关领域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开展有关图书装备验收、达标和评估情况以及技术指标的适切性研究,因地制宜地指导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标准建设和评估工作,基于研究成果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体系。

  重点领域:数字资源标准建设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建立和健全有关数字资源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教育大资源服务机制。

  (三)进一步提高文献信息保障能力

  进一步落实新《规程》要求,加大文献信息配置力度,实现图书装备均衡。制定和完善图书配备与其他馆藏文献信息建设发展规划,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类做好推荐选用、装备指导和结构优化工作。常态化开展图书馆适宜性审查清理工作,净化校园阅读环境。总结提炼各地完善馆藏采购机制的做法,适时进行宣传推广。加快数字资源建设,特别是馆藏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推动建立区域统筹、分工协作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探索拓展多渠道、多层次资源建设,推动特色资源体系化、结构化,创新馆际和馆校互联互通机制。

  重点领域:数字资源建设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图书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规范基础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动员各个方面的专业力量,推动资源建设与整合、系统互联互通和服务共享。

  (四)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应用和服务手段

  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信息化装备的研发应用,促进管理模式服务手段升级换代。积极适应新技术发展,推动图书馆参与在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图书馆学习空间,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提高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和服务能力,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读者行为等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图书装备工作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数据支持。积极探索应用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对图书装备和学生阅读行为的数据采集、挖掘与分析,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和个体化的阅读指导与阅读评价,提高资源的针对性和适配性。

  (五)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用

  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加强阅读推荐和阅读指导工作。推动全科阅读,结合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重大活动,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提高资源整理、整合与展示利用水平。基于编目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提升图书数据质量,加强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编目,探索和推动一体化编目与服务。继续推动“泛在阅读空间”创建,丰富文化育人内涵,支持教学方式创新。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特别要提升馆藏规划与建设、图书馆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制定中小学图书馆专业教育、岗位培训相关标准。

  重点领域: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政策要求和理论成果,加大对学校图书馆馆员职业技能体系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图书馆馆员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推动建立学校图书馆馆员资格准入和培训上岗制度,研究开发学校图书馆馆员专业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

  (作者单位:赵丽霞,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海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李小燕,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图书馆工作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