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十三五”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装备发展分析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21版)》发布日期:2022-01-19浏览人数:490

  李小伟 高众

  “十三五”期间,我国学校体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学校体育工作整体质量。这五年,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条件保障更加到位,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

  体育装备方面,体育场地设施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提质增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经被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教育有关情况时表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率分别为90.22%和93.54%,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95.38%和96.56%,有95%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较“十二五”期间大幅提升。

  一、政策助力学校体育装备发展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助力学校体育装备发展,相关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本文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体育装备发展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对于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和场地的要求、校园足球装备相关政策、冰雪运动装备相关政策等四方面对“十三五”时期助力学校体育装备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表1—表4)。

  表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体育装备发展的顶层设计

表2 相关部门对于学校体育装备标准和场地的要求

表3 校园足球装备相关政策

表4 冰雪运动装备相关政策

  二、学校体育设施与装备事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中小学体育设施与装备配置水平

  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情况持续得到改善。

  表5 2015—202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与装备达标情况


  数据来自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相关统计。

  具体来看:小学相关数据的提升尤为明显。全国普通小学(含教学点)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由2015年的64.5%增加至2020年的92.04%,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2015年的68.9%增加至2020年的96.67%。2019年,我国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占比首次全部超过90%,2020年,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占比首次全部超过95%。

  这些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的大力支持,反映了“全面改薄”工程在学校体育装备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二)学校体育装备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5G等高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学校体育装备的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考体育已经引入多项智能测试设备取代人工测试。目前,在体育中考测试中,已经引入多项智能测试设备取代过去的人工检测,如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短跑等,并采用大数据进行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使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

  (2)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开始引入大量新型智能体育设备。如在各种球类教学训练过程中引入发球机,不但极大提升了训练效果,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通过系统的智能数据统计,能够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案,并对教学训练成效进行科学分析;再如,通过在篮球、排球和足球中插入芯片,可以具体分析每位学生的运动行为和状态,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果。

  (3)学生运动和体质健康监测手段的智能化应用。目前,全国各级学校都在广泛开展学生日常运动和体质健康监测,大量应用了当前智能化体育装备,如跑步App、运动功能分析设备(如身体成分的分析等),这当中不但包括身份识别(如面部识别、校园一卡通等)、终端查询、无线互联网传输、个人隐私保护等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包括与校园网连接、数据共享等涉及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的应用。

  (4)学校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管理也是当前学校体育建设的一个热点方向。从过去简单的场馆出入系统管理、预约登记等功能,到现在引入身份识别系统、门禁和存储柜以及各种器材使用的数据联网、智能自动化灯光和空调系统、智能终端应用、付费智能结算、场馆使用分析和智能排课系统等,都促使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学校体育装备重点工作述评

  (一)校园足球装备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

  1.发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青少年足球事关长远,涉及基础,工作要抓细抓实。“十三五”期间,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到扩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师资队伍抓培训、提高质量抓标准、保障条件抓短板、加强管理抓协同、扩大视野抓交流等“七个抓”,抓牢、抓实、抓准核心点,使校园足球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截至2020年底,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场数量为33 868块,校均足球场地为1.1块,完成了《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每个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均建有1块以上足球场地”的任务。与此同时,当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场地等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2016—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的学生。

  2.存在的问题

  校园足球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场地器材配备不达标。足球活动场地是开展校园足球的基本保证,足球是一项需要大面积、大范围场地的运动,只有在运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普遍存在场地稀缺和场地面积偏小的问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空间明显不足,而且很多学校仍存在足球场地设施不达标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校园足球的正常开展。

  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训练成人化现象凸显,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受竞技体育思维的影响,我国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多为竞技体育所用的标准场地器材,很少有为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量身定做的适宜器材。比如,在小学生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7人制场地甚至11人制场地进行比赛;小学生经常使用成人比赛用的5号球,甚至很少使用4号球,而一般情况下,小学低龄段用球宜在3号及以下;为取得成绩,一些小学存在每周训练6次、每次时长超3小时的情况。类似的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高中化、早期专项化等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和体育规律。

  (二)冰雪运动装备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

  1.发展情况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中国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冰雪运动进校园”既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抓手,又能够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为学校体育事业提供发展空间。

  截至2019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共计1 520个,场地面积0.61亿平方米。在过去,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而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群众性冰雪运动正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脚步,在祖国大地掀起热潮。教育部已设立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近2 000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近800所。在北方,学生“上冰上雪”体验已不稀奇,在南方,“旱地滑雪”课程也写入诸多中小学课表。

  2.存在的问题

  场地,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制约因素。如果学校没有合适的场地,即使气候允许也无济于事。在中小学甚至大学校园内,专业冰场本就不多,雪场甚至基本没有;校外专业冰雪场地的费用高昂,冰雪运动器具也价格不菲。据了解,一套旱地滑轮设备上千元,一套冰球护具最便宜的也要3 000元,而守门员的设备则高达上万元。

  从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数量上看,东北三省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内蒙古、河北、北京也都有超过100所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而越往南方数量越少,许多地区仅为个位数。从校园冰雪运动的项目种类上,北方学校可以实现“上冰上雪”,在其他时节则以轮滑、滑轮、轮滑球等项目替代,而在南方和中部省份,主要是轮滑、滑轮等旱地项目。

  四、面向“十四五”的学校体育装备发展建言

  (一)加快推进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

  针对校园足球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场地器材配备不达标等问题,国家应继续加大校园足球的资金投入,各地方应确保按时发放专项资金,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拓宽校园足球经费来源的渠道。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足球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配齐学校足球场地设施、器材,将校园足球活动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推动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学校应积极寻求周边的可用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探索与体育俱乐部等的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二)探索学校与公共体育场所共享机制

  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方面,不少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动,学校场地设施对社区开放,社区场地设施同时亦向青少年开放。校外的体育俱乐部是多数发达国家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的重要载体之一,部分国家还从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层面推动学校与体育俱乐部的合作。

  我国也可以依托社区资源,提升家庭参与体育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学校体育发展网络。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学校和社区的场地设施共享机制,加大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力度,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学校周边社会体育场馆作用,优先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在固定时段免费向学校开放和在校外时段对学生优惠开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大力发展小篮球、小足球等项目

  近年来,为让小学生感受体育乐趣,北京市在小学大力推广“小球”运动,甚至推出了“小球计划”推广比赛。以篮球为例,小篮球运动使用的是更小的球场、更矮的篮筐、更小的篮球,在规则设计上回归了游戏本质,以适应12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征。小球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将体育运动融入学校和少年儿童的生活场景,鼓励和吸引少年儿童走出教室、走出家门、走进体育馆、走向户外和大自然,以符合其生理、心理特征的技能训练、团队活动和比赛等形式,培养其参与兴趣,发展其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技巧,通过体验“成就”和“挫折”培育健全人格。在教育、体育等部门尽快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积极制定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运动标准,推出更多基于“小”器材、“小”场地的小球运动,让少年儿童从兴趣出发,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体育装备行业应对准新标找差距

  “十三五”期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国标”《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正式实施,为根除校园有毒跑道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新国标出台之前已建成的校园跑道,相关部门应加大检测力度,明确建设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规章制度,不合格则需要责令整改。对于新国标颁布后开工建设的项目,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监管职责,加强施工建设过程的质量监控,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对材料管理、施工控制、验收管理等环节实行严格管控,保证跑道的质量过硬。

  (五)抓好冰雪场地设施和相关标准建设

  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场地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建议政府将冰雪运动器材纳入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目录,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生“上冰上雪”提供条件。加大投入,在校园推广建设仿真冰、旱雪、滑雪和滑冰模拟器等冰雪新设备、新设施,让更多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冰雪运动成为可能。面向校外,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开发学校和社会资源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学校和社会冰雪场馆设施的教学联盟。

  受场地、经费等制约,我国目前主要以旱地冰雪项目(如旱地冰球、旱地滑雪、旱地速滑等)推广为主,采用国外引进或我国自主研制的仿真冰(雪)代替真冰(雪)。与塑胶跑道原料一样,仿真冰(雪)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保障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的安全开展。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