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装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行业观察与思考:(三)体育与健康相关教育装备迎发展契机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19版)》发布日期:2021-01-06浏览人数:181

  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对智育水平的片面关注和教育资源的紧张,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始终未能真正得到重视。

  近年来,体育健康教育的边缘化状况正逐渐发生改观。从2009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启动,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体育与健康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放在了教育工作大局中的关键位置。前文提到,2018年国家发布的涉及教育装备事务的各类文件中,以体育和健康为议题的文件数量在各类议题中排名前三;另外,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系列文件中也多次提及体育锻炼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1)学校运动场(馆)建设

  运动场(馆)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主要空间,是保障校内体育工作的首要基础设施。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占比均已接近或超过90%,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分别为7.25m2、10.14m2、10.65m2,高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中规定的生均2.88m2(小学)、3.88m2(中学)的国家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运动场地面积远低于乡村学校(城区学校甚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地区学校在校生人数的快速增长:2015~2018年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运动场地的生均面积增速远低于总面积增速(见表12),说明城镇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速度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速。还应指出的是,前述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小学2.88m2、中学3.88m2的生均面积所对应的运动项目为全校学生集体参与的广播体操。从实际情况看,即使在场地面积符合此标准的学校中,学生在参与其他体育运动时仍会普遍面临人多场地少的问题。

  表12 2018年小学、初中运动场地面积及2015~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

  另外,室内体育场馆的短缺也值得关注。虽然近年来建设力度远大于其他运动场地,但由于基础薄弱,我国各类学校体育馆的生均面积仍然明显不足(见“行业相关数据解读”部分数据),校内体育活动受天气条件限制较大,制约了体育课程的足量开展,影响了学生在校运动锻炼的时长。

  综上,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已达较高水平,但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仍相对紧张。这一问题在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尤为突出,应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建设方向。另外,室内体育场馆建设还需继续加强,以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全天候开展。在学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国家最新相关标准(如《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等)的执行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与维护,避免因场馆设施隐患而造成健康损伤或运动伤害。

  (2)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

  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代表的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已成为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的有效抓手。学生体质健康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2016~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的优良率在三年里持续升高,且增幅明显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校园足球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三年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学生。

  目前,国家正将校园足球工作的改革模式和体制机制推广到校园篮球、校园网球、冰雪运动等项目中。在发展较为成熟的校园足球方面,国家层面目前已遴选足球特色学校24000多所,仅2015~2018年全国教育系统即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32432块,到2020年还将再新建、改扩建28545块。校园篮球、校园网球、冰雪运动进校园等工作尚处在开展初期,教育部2017年、2018年分别认定1976所、1942所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18认定285所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2025年开设2000所、50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分批次建设700所冬奥教育示范校的任务。除国家层面外,各地也在培育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除足球、网球、篮球外,不同省(市、区)还遴选有排球、田径、武术等十多种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装备工作密切相关。教育装备行业应做好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及落实方案的研究,积极跟进各类运动场(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做好各类运动器械配备和内容资源保障工作,助力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还应同时开展各类场馆、器械使用与维护层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高效、安全、合理利用。

  (3)视觉健康相关装备

  近年来,我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明显。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小学(7~12岁)、初中(13~15岁)、高中(16~18岁)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上升至全球第一。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18年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一揽子应对措施。其中,针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实现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按需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均与教育装备密切相关,对教育装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视觉环境改善方面: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联合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教育照明环境的研究与培训,厘清不同光环境因子对学生视觉健康的影响,推进相关标准的实施和知识的普及,选用合理、优质的解决方案改善学校照明环境,做好相关装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教育照明装备企业应严格执行各项国家标准,应用最新科研成果,结合实际之需,为学校视觉环境升级提供品质过硬的健康照明设备和服务。

  课桌椅高度调整与读写姿势纠正方面: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继续推进固定高度课桌椅的更替升级工作,实现可调节课桌椅的全面普及;对于已配置可调节课桌椅的学校,应研究形成有效的后勤管理机制,为课桌椅高度的“按时”“因人”调节做好保障。为纠正读写姿势而选用的坐姿矫正器应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应注意装备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电子产品按需使用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易造成视疲劳,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但是此类电子产品却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终端设备。学校和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探索合理的应用机制,在防控学生近视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之间取得兼顾。教育信息化终端厂商和教育信息化内容提供商应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层面入手,通过硬件和软件创新,减缓视疲劳形成,预防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