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焦点新闻 - 正文

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艺术器材达标率大幅上升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日期:2018-04-26浏览人数:2928

记者从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重要部署以来,特别是2015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教育部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学校美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育人导向更加凸显。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握学校美育的育人导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全过程。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修订,严守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政治立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材与教学落实落细落小,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教育教学成效显著。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根据2017年5月教育部深化学校美育改革督查,在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在高中教育阶段,全国86.43%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75.7%的中职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美育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各地各校积极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丰富美育课程内容。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教育部对200余所高校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2%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

三是资源保障持续向好。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7年的46.5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73.97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学科教师每年平均增幅达3.5%。普通高校建立了较为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为缓解现阶段美育体育教师不足难题,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为进一步统筹社会资源,规范美育兼职教师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美育器材配置、场地设施条件大幅改善。2007至2017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由40.7%提高到79.5%,初中由55.6%提高到88.9%。

四是推进机制不断完善。教育部与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探索建立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动机制。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协同机制,推动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美育。完善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融合机制。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探索建立了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并在全国建立了102个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五是品牌项目成果丰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连续开展了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6.57亿元,惠及全国近千万学生,成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近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美育品牌。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成为各地推进美育工作的常态机制和重要抓手。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通过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126个实验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原有449所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1035所,通过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美育。体育、艺术“2+1”项目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促进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项目,结合节日节点,通过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现学校体育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