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官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十三五”对策建议

来源:《教育信息化》杂志发布日期:2016-01-14浏览人数:1893

  核心提示: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后,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国教育信息化走进了快车道,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我国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各项工作将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展开。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来说,“十三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既是深入发展期,又是创新试验期,要在做好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推动融合与创新。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三通两平台”是当前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性任务,因此“三通两平台”及其支撑保障措施的发展状况,就代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水平。下面就从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管理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状况。

  1.基础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差异非常大,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也是整个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1)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和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据统计,全国中小学85%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77%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43%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率先实现了100%的学校互联网接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但是偏远农村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2)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提高教育质量。

  据统计,全国29.5%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37.1%的中小学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但绝大多数处于简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阶段,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尚未成为主流。

  (3)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可以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更好地提供适应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体现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

  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30%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全国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数百万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和教学,但主要还是教师在用,并且普遍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学生自主上网学习方面还存在理念、方法、条件等诸多障碍。

  (4)管理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对于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阶段,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投入大规模应用,实现了学校“一校一码”、学生“一人一号”,学生数据基本实现了及时更新。但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化仍很薄弱,管理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也不多。

  (5)体制机制

  从全国来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机制大多属于一次性计划,未形成持续的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此外,受传统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影响,政府购买硬件、软件比较容易,购买云服务的机制尚不顺畅。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维方面问题还比较多,大多由信息学科教师兼职承担,缺乏常规性的运维人员与运维经费,尚未形成有效的运维服务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激励机制,诸如规模化应用与教师评职晋级评优挂钩、与学校绩效评价挂钩等机制尚未形成,资源有效聚合共享的机制还处于探索之中。

  从领导体制上来看,可以说总体上已经比较重视,但真正投入精力的主要领导还不太多,并且大多没有建立明确的常态化领导体制。此外,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业务部门和IT支持部门协调工作难度仍然较大,尚未形成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2.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信息化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特殊性,具体分析如下:

  1)校校通:基本普及;

  2)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模式基本普及,但优质实训资源仍然短缺;

  3)人人通:和基础教育类似;

  4)管理信息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化大多处于分散独立信息系统状态,管理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也不够;

  5)体制机制:建设机制方面,建设经费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制,购买云服务的机制尚不顺畅;运维机制方面,大多缺乏常规性的运维经费,校自为战的运维模式只能够维持低水平的运行;领导体制方面,大多没有建立明确的常态化领导体制,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协调部门和协调能力。

  3.高等教育信息化

  高等学校的治理模式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校差异较大,因此其信息化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高校的宽带网络接入和多媒体教学环境都已具备,多媒体教学模式基本普及,这也是高校一般不再提“校校通”和“班班通”的重要原因。我国高校信息化当前阶段处于应用深化期,无论是教学信息化还是管理信息化,初级应用都已普及,但融合创新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深度应用受到IT支撑不力的束缚,包括:

  1)建设经费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制,分批建设的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严重;购买云服务的理念尚未成型,机制尚不顺畅;

  2)部分学校解决了运维经费问题,但大多数学校尚未列入常规预算;多采用自主运维模式,人员队伍水平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运维需要,特别是网络信息安全方面;

  3)领导力欠缺,大多数学校尚未把信息化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分管信息化工作多是校领导分工负责的次要部分;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协调部门和协调能力;

  4)校自为战,缺乏区域统筹。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全国发展的不均衡性,既面临着推广普及的重任,又有深化提高的压力,并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面临的挑战还大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基础教育信息化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还是按照“三通两平台”来分析其挑战:

  1)校校通:主要挑战是薄弱地区和贫困山区校校通设施的普及与运维,这个压力主要在中西部的地方政府;

  2)班班通:主要挑战在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推广普及,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如何做好教师的培训与激励;

  3)人人通:主要挑战在于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展与普及,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发力才能解决,一是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教与学模式创新,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运营模式。

  4)两平台:主要挑战在于管理服务平台与资源平台的融合、以及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对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区域教育云,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云服务,并与国家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2.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资源问题,特别是优质实训类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推广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优质资源生产、流通的市场机制,二是如何激励教师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学。

  此外,与基础教育类似,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中职学生面临相同的问题。

  3.高等教育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的挑战在于提升,一方面是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除了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学校的政策导向与推动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学校信息化的领导力与协调力。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广泛性与不均衡性,“十三五”期间既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期,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化,特别是解决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均衡发展问题;“十三五”期间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试验期,要着力探索出创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和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运营模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1.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仍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其发展目标建议为如下五个方面:

  1)全面实现校校通,重点解决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与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问题,以及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常态化建设与运维机制问题;

  2)深度开展班班通,重点在于加强培训与激励,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践行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能力;此外,还要推动建立鼓励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的市场机制,确保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市场供给;

  3)推广普及人人通,重点是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还要解决人人通的IT支撑问题,包括建设区域教育云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提供包括教学、资源、交流、管理等各类信息服务,建立人人通空间与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4)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重点是建立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能够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业务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建立常态化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包括建设经费与运营经费),建立和完善推动应用的激励机制,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要探索出多元共治的教育信息化治理模式,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任务,重点是要推动建立鼓励企业踊跃投入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并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作为个体参与者的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2.主要任务

  同样地,“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围绕“三通两平台”开展,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校校通”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必须确保全部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全覆盖,这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2)深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大幅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班班通”实际上承载了两个方面的重任: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建设成体系的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并推广应用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让地处偏远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二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交互式、探究式、协作式等新型教学模式,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提高教育质量。

  (3)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互联网+”时代需要适应这个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养,这是“人人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通过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师生的日常教学与学习活动中,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养成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和交流协作的习惯。

  (4)积极推动两平台建设,鼓励各地建立区域教育云提供集成整合的信息服务

  要引导和鼓励各地区统筹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区域教育云为学校和师生提供集成整合的信息服务,包括网络学习空间、教育教学管理和优质教学资源。要建立可持续的区域教育云运维服务机制和可靠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机制,实现区域教育云的有序组织和有效管理,保障网络与信息的绿色健康、安全可靠,支持服务连续性。

  (5)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信息素养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研究,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包括业务培训、信息化素养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训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方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创设情景化学习环境、实施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与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6)改革教育经费使用模式,推动数字教育资源与信息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运营维护机制,研究制定利用学校公用经费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服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倡导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办法,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资源与服务,学校或政府购买,推动建立良构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与服务供给模式,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优势互补、合力共推的格局。

  四、推进思路与对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都要完成2020发展目标,这是一场目标明确的攻坚战,需要有明确的推进思路和坚定的推进措施。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厘清职责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但其推进本身也迫切需要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厘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的职责,做到多方参与、各司其职,互补而不庖代。具体来说,各方职责建议如下:

  中央政府:制定宏观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制定标准规范,提出发展目标与要求;

  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策,建立多方合作机制,负责组织、推动、落实、监管,加强区域统筹;

  学校:作为最终用户,推动教育教学应用,注重使用绩效;

  企业:根据用户需求,遵循政策法规,按照市场机制,提供有偿服务;

  社会组织:加强战略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决策支持和咨询评估。

  2.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机制仍然是做好“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举措,该强化的机制要强化,该创新的机制要创新,只有良性机制的健全完善,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有如下机制需要健全完善:

  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领导,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教育信息化,由有综合协调能力的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规划、归口管理。

  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及其事业单位在商业运营中的直接活动,通过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评估准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估评价机制,包括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发挥机制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快速发展。

  3.深化应用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2020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要达成此目标,必须分类指导、深化应用,统筹推动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十三五”末总体上进入融合创新阶段。具体地,要在如下方面实施分类指导开展深入的应用推动工作:

  基础教育:以教师应用为核心,为每个教师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帮助教师依托网络空间快捷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网络合作与研修,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法指导等关键应用带动学生空间,通过家校沟通、家长学校等关键应用联通家长空间,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职业教育:以校企协作为重点,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提供校企共享信息服务,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支持职业院校进行企业引入、设备共享、技术推广、岗位承包、校企共训、顶岗实习、培训移植等活动,推动专业教学紧贴生产实际,支撑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支撑企业能工巧匠、业务骨干到职业院校兼职,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高等教育:以基于IT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在线教学与学习,引入“翻转课堂”等新思路新方式,运用研究性、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推动教学工作从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向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转变,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性评价体系,建设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库,支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撑为着力点,以云模式大力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推动信息系统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实现教育基础数据“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利用系统和数据开展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监管、评估评价和公共服务,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4.加强督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标志,已纳入我国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当前,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的推进思路。良好的规划只有真正落地实施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情况、以及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督导工作内容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局面。

  五、结束语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给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因此,抓住机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目标,是我们教育信息化人乃至整个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的历史使命!